/p>很快,进攻陷入了短暂停顿的日军又重新发起了进攻。不过这次日军的进攻策略也改变了,阵型分得更散,他们快速而隐蔽的向前进,令苏瑞他们很难对其形成压制。
“奶奶的,这些鬼子的进攻路数和以往电视电影里演的咋不大一样啊。反倒是和美国大兵一个路数呢?”伏在掩体里用望远镜仔细观察日军进攻套路的苏瑞一边看,一边在嘴里嘀咕着。此刻,呈现在苏瑞眼前的日军哪有以往他在电视电影里那种一蜂窝的冲锋,军官士兵猫着身子不顾其一切往前冲的场景,反倒是像受了惊的耗子,一听见枪声立即就卧倒,充分利用地形接近己方,简直可以用胆小来形容。其实苏瑞却是被后世的电视电影里那些无良导演给误导了,如果日军进攻时一开始就只会端着枪,扎着堆儿直挺挺地向前冲锋,那个就不叫鬼子了,充其量就是一群野猪。后世的国人之所以将杀鬼子的战士称之为英雄,就因为日军的凶狠和难杀,后世的导演把鬼子弄得象猪一样,随便一个种地的老大爷拎把菜刀就能杀鬼子,一名壮年人双手一用力就能将一名日军像撕生鱼片那样撕成两截,那只是一群脑残的导演意淫出我们前辈英烈只是一群屠户吗?真正的日军在进攻上是有其独到之处的,日本军队崇尚武士道,而武士道又是崇尚进攻的。其步兵的进攻战术是以小队、中队为根本,很强调部队在行进间展开接敌的速度和方法。日军步兵在进攻时,多是从600400米之间某点开始进攻,步兵班在某点开始集结分组,补充弹药,明确攻击方向及可利用之地形地物,确定各组阶段性掩蔽点等战术要领。然后分组展开,待机枪组进入第一射击阵地后,各组即向第一个掩蔽点机动。到达第一点后,展开火力杀伤敌人,同时掩护机枪组机动.机枪组到位后,再压制敌人,同时掩护其它组向前机动,如此循环.全小队应于200米处略停,展开全队火力,清除已爆露的敌人火力点,及兵力密集的阵地.同时利用烟幕弹,曵光弹(夜间战斗)为日军直瞄重火力指引目标.在这里,一般应有两轮打击,第一轮是面打击,消除全部当面火力.然后集中打击一侧以造成守军配置不均而被迫机动,从而最大限度地消灭机动中的守军力量,为最后攻击做准备。在炮火准备尾声,步兵上刺刀匍匐前进,炮火停止后,展开全部压制火力掩护攻击中步兵,步兵应于100米左右转为全速冲击。(以上就是日军步兵标准的战斗模式,阿顶写了这么多并非在凑字数,而是想要将真实的日军战斗力告诉大家。像后世的电视里抗日女兵被日军强暴的过程中,小宇宙突然爆发便能自动穿上裤子,用一把绣花针就能杀死数十名鬼子的情节纯粹是在侮辱我们的革命先烈。)“快......加大火力,决不能让日军靠近咱们!”望着不断隐蔽而快速接近的日军,苏瑞不停的催促着周围的士兵们加快射击速度。在和这个时代精锐的日军基层指挥官比了,就是从国军军队里随便拎出一个排长都比他强。但是苏瑞却牢牢记住一点,那就是现代战争中若是抡起什么最重要,毫无疑问那就是火力,强大的火力!而苏瑞也非常欣赏一句名言:要是智慧可以杀死大象,那还要猎枪来干什么。在现代战争中,无论多么精妙的战术和天才的指挥,都需要火力来支撑,火力是一切战术的基础。只是可惜,现在苏瑞只有八九个人,一挺机枪,对于前面数百名日军的进攻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想到这里,苏瑞转过了头对身后的罗哲东道:“罗长官,鬼子上来了,咱们的炮击炮和机枪总该开火了吧?你看我这里快压不住了!”罗哲东咬了咬牙,依旧摇头道:“不行,现在还不能暴露火力点,要等鬼子进入到三到四百米的距离才能开火,这样才能一举大量杀伤敌军,你就再坚持一下吧。”“靠!”苏瑞忍不住骂出声来,他算是看出来了,这个罗哲东是苦日子过惯了,打起仗来来也是扣扣索索的很是小家子气。他这是在担心过早的暴露火力点而遭到日军直瞄火炮的杀伤而导致损失太大啊。现在罗哲东算是把苏瑞送来的八挺机枪和八门八零迫击炮当成了心肝宝贝,绝不会轻易动用他们的,可他也不想想,武器造出来本来就是拿来用的,当个宝贝似的藏着掖着有用吗?看到罗哲东那副守财奴的模样,苏瑞一赌气就不理他了,在日军的压力下,他放下了望远镜亲自操起了步枪向日军射击起来。此时的苏瑞枪法自然是极差的,一支加兰德步枪在他手里基本上就发挥不出多少威力,但他却不管不顾的依旧拼命射击着,一个八发的弹夹他不到四秒就打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