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3章 文艺男神
“暖暖内含光”重映,焦点影业的目标非常明确,为颁奖季宣传造势,主要目标群众是好莱坞业内人士,希望学院评委们能够进入电影院观看这部作品;却没有想到,居然又在文艺青年之中引起一波全新讨论。
前后整整六周的二次放映,焦点影业仅仅在整个北美大陆安排了一百多间场馆,精准攻略目标观众,“暖暖内含光”却再次收获五百万美元的出色票房,不要说好莱坞了,焦点影业自己也难以相信。
得益于此,“暖暖内含光”的最终北美票房定格在一亿两千一百万美元的位置上——
一片哗然!
惊喜之后居然还有惊喜,震撼之后居然还有震撼,正当人们认为自己已经适应“暖暖内含光”的成功的时候,却没有想到,冲击还能够进一步扑面而来,除了再次感叹安森的号召力之外,似乎也不知道应该如何反应了。
然而,真正的惊喜,来自于海外市场。
不是北美,而是海外。
以英国和法国市场为首,一种观点正在全面崛起:
安森,全新文艺男神。
众人:???
等等,谁?安森?我们现在正在讨论的是那个瓶偶像吗?甚至因为瓶标签而备受学院冷遇的那个安森?
那些热情影迷纷纷点头给出肯定答复,就是他。
的确,瓶是他的标签,颜值也是他的出圈方式;但冷静下来想想,他从来不是典型的瓶偶像。
“暖暖内含光”、“大象”自然不需要多说,展现安森对不同项目不同类型作品的理解;而“蝴蝶效应”也不是典型商业电影,而是带着一些文艺属性的软科幻。
“蜘蛛侠”里,安森扮演一个被排挤被无视的普通高中生,喜欢摄影喜欢自然;“公主日记”也是一样,一个玩乐队生活在焦点之外的怪胎。
严格来说,反而是“猫鼠游戏”最为迎合主流审美,尽管这部作品为安森赢得职业生涯首次金球奖提名,但弗兰克阿巴内尔这个角色确实是全方位展现安森魅力的一次演出,最为契合瓶形象。
换而言之,一直以来,安森没有刻意挑选商业或者艺术类型电影,而是在挑选角色,通过角色展现自己作为演员的独特气质,全方位展现自己的魅力——
这不是艺术男神,还是什么?
当然,这样的说法略显牵强,因为在安森职业生涯前期,他没有选择权,基本就是有什么角色都尝试看看并且竭尽全力试图抓住角色,没有挑三拣四的余地,围绕那些角色的解读更多是狂热影迷自我满足的逆向推导,可信度不高。
如此说法也引发诸多吐槽。
但不可否认的是,过去半年时间里的三部作品确确实实完成三级跳,展现安森对剧本对角色对项目的自我审美,在瓶标签底下展现自己的演员人格。
值得好评。
而且,在欧洲,狂热影迷的态度又稍稍不同于北美。
戛纳电影节扮演关键角色,资深影迷们之间口口相传的絮和插曲全面扩散开来,让人们看到一个媒体笔下瓶偶像之外的安森,这一形象又和安洁莉卡电影中心试映会之上的安森完成交相呼应,最后在“暖暖内含光”这部自带文青气息的作品身上碰撞出化学反应,完成至关重要的一次转变。正是因为如此,“文艺男神”的标签在欧洲不胫而走,在影迷之间引发诸多讨论,最终演变为票房数字,以一种直观的方式向人们展示安森的蜕变——
从瓶偶像到文艺男神,一次华丽转身。
经历一波狂热哄抢之后,“暖暖内含光”最终在全球范围内三十八个国家地区发行上映,创造查理考夫曼编剧作品的新高,可以看出海外发行公司的心态转变。
其中,英国成为“暖暖内含光”的海外最大票仓,足足贡献两千万美元的票房,引起本土媒体热议。
紧随其后的法国也毫不示弱,一千五百万美元的票房格外亮眼,最重要的是,作为海外艺术电影的最大票房市场,法国各大电影发行公司纷纷投来视线,终于认可安森在艺术电影领域也拥有号召力的事实。
这,毫无疑问是重要一步。
除了英国和法国之外,德国、西班牙和霓虹也纷纷带来惊喜,三个市场的票房数字全部超过六百万美元,对于一部艺术电影来说简直是难以想象的表现。
横向对比一下,乔治克鲁尼执导、查理考夫曼编剧、甚至还在柏林电影节拿下影帝奖杯的“危险思想的自白”可谓是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