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了张老板,君庭、小柱子、长林又走了半日,天黑了才回到青山沟。
这几天,君庭和长林一直没回来,可给青山沟的乡亲们急坏了。小柱子他爹整天要死要活,孙二叔一刻都不敢离开。这回,终于把人盼回来了,皆大欢喜。
当晚,小柱子他爹做了几个菜,摆了一桌酒,给儿子接风,也是感谢君庭和长林。
又过了两天,君庭说自己得再去县城,给兰兰破灾。因为这是答应了人家的事儿,不能食言。小柱子不放心君庭,也要跟着去。
他们可没想到,这一去,又是一场风波。
君庭要去县城,为兰兰设法阵挡灾,这是之前就答应好的事儿了。小柱子一是不放心君庭独自出门,二是想当面感谢下葛文忠。人家帮了这么大的忙,不能无动于衷啊。
依小柱子的意思,要备一份重礼,但被君庭制止了。君庭道:“葛主任那人十分清廉,他不会收的,反而会生气。就带点山里的土特产吧,聊表心意就行。”
青山沟三面环山,要弄点土特产方便。最后,小柱子带了一串晒好的蘑菇,两包用山野菜腌制的咸菜。他想了想,还嫌不够,又带了一袋土豆干,一袋地瓜干。东西虽然不贵重,但也是城里等闲吃不到的。他将这些东西打了一个大包裹,背在身上。
他们是一早就起身的,赶到乡里乘坐第一班去县城的客车,下午时就到了。此时,天色尚早,估计葛文忠还没下班,登门不方便。于是,二人又在县城里转悠了半天,等天都黑透了,才来到葛文忠家中。
君庭已经来过好几次了,轻车熟路,来到大门前,一看院里停着一辆自行车,知道葛文忠已经回来了,这才轻声叫门。
不大会,一个高大的身形出来,正是葛文忠,一见门外站着君庭和小柱子,十分高兴,将他们让到屋中。
屋子里,兰兰正捧着一本书,津津有味地读着,葛文忠媳妇在厨房刷碗。君庭刚一进屋,兰兰就跑了过来,拉住他的手道:“小大夫哥哥,你来了。”
葛文忠媳妇哈哈大笑:“那是君庭哥哥,这丫头。快,上炕坐,没吃饭呢吧,我这刚捡碗筷,你们坐,我再掂对两个菜。”
小柱子一看,葛文忠一家太热情了。他将东西放下,来到葛文忠面前,撩衣服就跪下了:“葛主任,感谢您的大恩大德。我是个乡下人,不会说话,我给你磕头了。”
小柱子这人虽然有点愣,但极重恩义,要不然也不能和韩宗清、韩君庭父子处得跟一家人似的。他这一跪,给葛文忠弄得手忙脚乱,急忙道:“你这是干什么,都什么年月了,不兴这个礼儿,快起来。”
小柱子还是坚持磕了三个头,才站起身来。他将包裹打开,把东西一件件都放在炕上:“葛主任,都是一些土特产,给您尝个鲜儿。”
葛文忠当时脸就撂下了,一拍炕沿:“你把我当什么人了。拿走,快拿走,别让这些东西,脏了我的家。”
弄得小柱子一时不知所措,君庭笑着道:“葛叔,您别生气,都是些山里产的,不用花一分钱。”
“那也不行,我参加工作这么多年,就没收过礼。君庭啊,心意我领了,咱们之间,不许搞这套。”
君庭为难了,看着葛文忠媳妇:“姨,您看这个……”
葛文忠媳妇想了想,对丈夫道:“老葛,人家都拿来了,也不能让再拿回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