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统一天下,统一度量衡,乃是利在千秋之举,但是到了大汉之后,现如今却遗弃了先秦的这种做法!
现如今大汉各地尺寸各有长短,斤两也各有差异,各地所造器物,也各有不同,军器更是五花八门,参差不齐!
故此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想要今后各工坊所产器物质量相仿,就必须先统一度量衡,同时必须要精确才行!
再之,工匠不见得非要乃是全才才行,也不必让每个学徒全部学精,只专其一又有何妨?
比如制甲,可令学徒各学一门,有的人仅仅负责打制甲片,有人则专学打孔,有人专司淬火,再有人则负责编甲,如此一来,学徒们各有所专,之后仅负责一样工序,短时间岂不可令产量大增?
如果工匠们各负责一道工序,日积月累下来,必将对其所负责的工序精熟无比,甚至在某个工序上的技艺,可以很快赶上甚至超过其师傅,如此下来,效率必将大幅提高,产量和质量也必将大幅提高!
甚至于连所产之物,一旦损坏,也极易修复!此乃是精细分工可以带来的好处!
延伸出去,车作那边,现如今所造的车辆,每一辆车看似一样,但是实则其各部皆略有不同,会有很大的误差,一旦路上受损,便极难修复,需随行造车工匠临时制作零件,予以更换,从其它车上拆下的都无法替换!
一旦将各部件形制尺寸规定清楚,不得相差分毫,那么今后军中只需要备足易损零件,一旦随便哪辆车受损,皆可立即取出备件,予以更换即可,岂不省事了吗?
再之工匠有了明确的工艺要求之后,便可各司其职,每人负责打造一种部件,形制完全统一,最后将各部件组装到一起,其造车速度岂不比起一个人打造车辆要快上十倍?”
陶章听罢之后,顿时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其实这在之前他们铁作之中,已经在用李琛所说的这种方式了,李琛早就要求他们所造之物,形制统一尺寸统一工艺统一,只是之前没有如此系统的制定规则罢了。
现在李琛把他的想法对陶章一说,陶章便顿时明白了过来,心中暗自考虑了一番之后,感觉这个办法简直是再妙不过了!
正如李琛所说,只要将所有所造器物的工序以及部件形状尺寸以及工艺都详细分解开之后,让每一个工匠都只学其中一门手艺,专司一种器物或者部件的打造,那么短时间之内便可以让一个学徒学成,能开始干活。
而且要是只让每个工匠,只日日打造一种东西,熟能生巧,这个工匠绝对能在很短时间之内,把技艺练得如火纯情,不但快,而且还好!李琛这个办法实在是太妙了,不由得令陶章欣喜若狂,感觉就像是又发现了什么宝贝一般。
陶章对李琛佩服的简直是五体投地,往往他想不通的很多事情,到了李琛这里,李琛似乎都能信手拈来一般,给他想出解决办法,似乎从来没有什么事情能难得住李琛一般。
这个年轻的主公,这脑袋是怎么长的?陶章有时候甚至觉得李琛干脆就是个神仙,要么就是个妖怪,聪明的近乎妖孽了!
于是陶章领会了李琛所说的事情之后,立即返回竹邑,开始大展拳脚的干了起来,他按照李琛给出的办法,令各坊总管,亲自负责将他们工坊之中所造物品的结构、工序、形制、尺寸以及工艺全部分解开来,然后分配新招募的学徒,只学一样,要求必须要在最短时间之内,掌握并且精通如何制作他所负责的这个物件的工艺,所有所制部件尺寸要求都极为严苛,不得有分毫差异。
为了确保所有所造器物尺寸彻底统一,陶章还专门用铁器打造了一批完全统一的尺子等量具,其中包括了对于这个时代来说,已经是非常精密的游标卡尺。
说起来游标卡尺这玩意儿,这倒不是李琛创造的,因为在新莽时期,这玩意儿已经出现了,形制和使用方式,几乎和后世的游标卡尺没有任何区别,只是精密度可能达不到后世的要求罢了。
这玩意儿出现在新莽时期,甚至可能是更早,可能在西汉年间就已经被工匠们给发明了出来,后世人戏称这东西算是王莽穿越的证据。
当这些新的量具被打造出来,并且发放到各工坊之后,各工坊的产品质量也立即得到了大幅提升。
至于推行的分工制度,让学徒出师的时间也大大缩短了,学徒只需要学一样东西的制造工艺,完全不需要学其它的技术,这么一来很容易掌握,有的东西只需要几天时间,学徒就能掌握制作技术,立即就能到工坊里面上工开始干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