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等于是李琛又给颍川和汝南各打入了一颗钉子,虽然不知道以后会有何用,但是一旦今后用上的时候,便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另外李焕和李曲跟着他这么长时间,鞍前马后,对他忠心耿耿,也该有所奖励才是,而李焕、李曲本来志向就是想要有朝一日能出人头地,现如今被擢为长吏,对他们来说,也算是一种对他们理想的实现。
另外李琛也很清楚,不管他们当什么官,接下来都依旧是他李琛的人,离开他李琛,他们将寸步难行,所以他们即便是外放为官,依旧还是他李琛集团的人。
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随着他们二人被外放为官,李焕所在的新蔡县乃是大县,李焕是县令,算是千石吏,郾县虽然不是大县,但是距离大县也不远,虽然只是县长,可是也是六百石吏。
这么一来,李家现在就算上他,出了一个两千石吏,一个千石吏,一个六百石吏,都是长吏,他们李家的声望也自然水涨船高,名声上来说,李家也算是步入到了世家之中。
至于剩下的人,跟着他来沛国的前中丘县复阳亭亭长孙方,这段时间也兢兢业业,在李琛的举荐之下,也被朝廷授为了彭城吕县县令。
这就有点让人意外了,因为李琛当初给孙方谋的是豫州境内的某个县令或者县长,可是朝廷不知道是谁,居然把孙方给放到了徐州的彭城国为官。
现在天下皆知,他李琛跟陶谦闹僵了,两个人现在可以说是已经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也不知道是谁,这么恶趣味的故意把他李琛的人,给放到了徐州为官,这不是故意恶心陶谦吗?
对于这个任命,孙方想要推辞,但是李琛想了想之后,还是劝孙方接受这个任命,只管先去上任,到了吕县之后,看情况再说,如果有什么难处,李琛肯定不会袖手旁观,一定会尽力帮他,实在是干不下去,到时候再回来,李琛依旧会用他。
孙方想了想之后,点头答应了下来,于是便带上李琛拨给他的二百精兵,又挑选了几个沛国的属吏,前往彭城国的吕县赴任去了。
吕县其实距离沛国很近,虽然是在徐州境内,但是几乎和沛国相邻,距离沛国的萧县不过百里,中间只隔了一个彭城县,真的孙方有事需要李琛帮忙,李琛这边随时都可以派人赶过去。
再说一下陶谦,陶谦这个人虽然心胸狭隘,而且比较刚愎,但是却也不可否认,陶谦是个很有能力之人,他到了徐州之后,先是将臧霸、孙观、吴敦等一众泰山人招揽到麾下,拥有了一支很强战斗力的部队,接着就又招揽徐州当地的世家豪强,得到了他们的支持。
其中就包括这些年来在生意上跟李家多有来往的糜家,糜竺被陶谦擢为别驾从事,同时也启用了其第糜芳,另外还擢用了不少徐州当地的豪强,获得了徐州当地人的支持。
在他们的支持下,陶谦在徐州当地招兵买马,开始对徐州境内的黄巾贼展开了进剿。
陶谦憋着一口气,要让天下人看看,他到底是不是养寇自重,所以自去年底开始,便屡屡不顾自己年纪已大,亲自率兵对徐州境内的黄巾贼用兵。
陶谦对于民间散播的谣言十分愤怒,他自视清高,而且始终自认为他乃是一个能臣,却被人污蔑说他养寇自重,用脚趾头想,都能猜得到,这绝对是李琛暗地里派人给他泼脏水,所以陶谦十分恼怒。
你还别说,当陶谦憋足了气跟境内黄巾贼杠上了之后,居然是连战连胜,很快就控制住了徐州糜烂的局势。
徐州黄巾面对着陶谦的凛冽打击,是连战连败,被陶谦指挥着臧霸他们,追的是四处乱窜,终于在中平六年初的时候,这些乌合之众们,眼看在徐州混不下去了,要是再不走的话,搞不好就要被陶谦给弄死了。
于是大批徐州黄巾,不得不背井离乡,踏上了逃亡之路,一路逃向了青州地界,原本闹得不可开交的徐州,居然在陶谦上任半年多之后,愣是被陶谦逐渐的抚平了下来,这一点还是真的对陶谦要刮目相看一点,某种程度上来看,陶谦似乎做的比李琛还要好一些。
毕竟陶谦到徐州上任的时候,可是一穷二白,手头要兵没兵,要将没将,即便不算是光杆司令,也没几个人可用。
可是李琛当初到沛国赴任的时候,可是足足带了三千义从,绝大多数都是久经战阵的老卒,手下更是拥有不少悍将。
两下一比,好像是陶谦确实能力比李琛还要强一些,这让陶谦很有点得瑟,公开亦或是背后,都没少为这件事嘲讽李琛,说李琛的能力不过尔尔,看看他陶谦,岂不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