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把陶章给感动坏了,李琛现在的身份和当年在中丘的时候,可不一样了,那时候李琛还只是个中丘小县的贼曹,说白了不过算是个斗食小吏罢了,可是现在的李琛短短几年时间,便靠着他自己的本事,蹿升到了一个郡国的守相之职,而且还获封列侯。
而他则充其量只能算是李家的一个身份比较超脱的门客罢了,两人之间的地位可以说是已经有了天壤之别了,但是李琛到现在依旧还如此礼遇于他,如何不让陶章感激涕零。
于是陶章赶紧拜倒在地,叩谢李琛,连说折杀他了,他如何承受得起。
李琛连忙搀起陶章道:“陶先生不必惶恐,在我心中,陶先生乃是大才,称呼您一声先生,毫不为过!
因我之故,现如今还要让先生长途劳顿,不远千里从中丘赶来此地,先生受我一拜,又有何妨?
想必先生一定累坏了,我早已在城中给先生安排好了住处,先生先入城洗涮一下,今日我就不叨扰先生了,先生好好休息一下,明日我再设宴为先生接风洗尘!”
陶章这心里面就别提多暖了,虽然现如今已经进入了深冬,走在路上,天寒地冻的,着实身上寒冷,可是当见到李琛这样待他之后,只觉得浑身上下都充满了一种暖洋洋的感觉,再无一丝寒意可言了。
另外李琛也见了一下那些被迁到沛国来的铁匠们,对他们嘘寒问暖了一番,还当众赏了他们一些钱,每个人还发给了他们一身提前准备好的冬衣,让他们可以御寒。
除此之外,还告知他们到了这里,不用担心住处问题,这里早已在城外给他们安置好了住处,他们来了之后,每个人都可以立即住入暖和的房屋之中,丝毫不用担心会忍饥受冻。
这些铁匠们看到现在贵为沛相的李琛,还记得给他们准备新的冬衣厚靴,让他们御寒,另外还赏他们钱花,甚至连住处都给他们安置好了,令这些铁匠们也都感动不已,集体拜倒向李琛叩谢。
李琛就是这样的脾气,虽然生活在这个阶层分明的年代之中,但是李琛的阶级感却并不是非常强烈,即便是对待这些身份卑微的工匠们,他也能很好的与之相待,能考虑到这些人的疾苦,这也是这些年来,这些匠人们始终忠心耿耿的为李家卖力做事的原因。
人心都是肉长的,谁都不是真正的傻子,即便是见识短浅的平民百姓,他们也能感受到谁对他们好,谁对他们坏,也懂得知恩图报,这也是李琛此次远赴沛国的时候,很多之前跟随他的兵将们,愿意抛家弃口的追随他前来沛国为他效命的缘故。
接下来的半个多月的时间里,李琛表面上看起来一切如常,继续督促屯田之事,另外在跟陶章商议过一番之后,决定把李家在沛国的铁作设立在竹邑。
之所以选择竹邑,是因为相县和竹邑都位于睢水岸边,相县处于睢水上游,竹邑则处于睢水下游,两地往来可以走水路,用船只运输,不管是人员还是货物运输都要比走旱路要便捷,运输成本也低很多。
最关键的是竹邑周围有山有水,处于几条河环绕之中,相对来说环境比较封闭,也易于管理,李琛下一步有他自己的打算,需要大量的储备兵器,如果将铁作安排在相县的话,这里作为沛国的治所,人多眼杂,如果大规模的打造兵器,肯定会被人怀疑,并且被人指责他居心叵测。
但是把铁作放在竹邑,便可以避开很多人的视线,更何况竹邑还有一座谷山,虽然山不高,但是环境却相对来说比较僻静,而且植被比较多,就地获取木炭也比较容易。
最重要的是,李琛到了沛国之后,经过了解,发现就在相县西部,和梁国砀县交界的地方,居然有铁矿,只是所发现的铁矿规模不大,也没有设立铁官,但是自古以来,当地就有人采矿,私下里建有小型的铁作炼铁,但是因为规模的原因并不受重视,产量也很低。
李琛前段时间拿下临睢的时候,还专程派了几个随军铁匠带着他的手令,到临睢和相县交界一带,专程去看了一下当地的铁矿资源情况。
现在几个铁匠都已经返回了相县,报知李琛,说就在相县和砀县交界的地方,确实有一些铁矿资源,但是矿点的铁矿储量不大,要是大规模开采的话,估计十年时间,他们所发现的铁矿就能被全部挖光,除非再发现新的铁矿。
而且他们还带回来了一些铁矿石,正好陶章也来了,有了陶章这个精通炼铁的大匠在,拿到这些铁矿石的标本之后,陶章立即点头说这些铁矿可以炼铁,只是铁含量比较低,要经过选矿才能用于炼铁。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