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在中平二年李琛被王芬擢为冀州兵曹从事,朝廷授李琛为冀州破贼校尉之后,李琛专门派人打听了一下刘关张兄弟的下落,甚至派人跑到了涿郡那边,刘备和张飞的家乡打听他们的下落,但是也没打听出来他们三兄弟去什么地方了。
直到去年他才获知,刘备不知道怎么就混到了清河国的高唐县当了个县尉,还没来得及打听这家伙怎么混的,清河国就出了一伙贼人,突袭了高唐县,高唐县旋即失陷,刘关张兄弟又不知所踪了。
后来清河国的那帮攻占了高唐县的叛贼,还是李琛率兵赶去将他们剿灭的,剿灭了那帮贼人之后,李琛还专门在高唐县派人打听了刘关张兄弟的去向,甚至还严刑拷打了一些俘获的贼人,逼问刘关张兄弟是不是被他们干掉了。
但是那些人都说他们没杀高唐县的刘县尉,当初他们破城之后,听说这个刘县尉带了少量的部下,从南门突围冲了出去,然后就不知所踪了,根本没有死在高唐县。
李琛想想也是,刘备本身就有一些武力,并不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那也是提枪上马就能上阵冲杀之人,算不上武勇,但是也绝不白给。
更何况他手下还有关张这两个不世猛将,这些贼人还真不容易把刘备给轻易的干掉,所以李琛判断刘关张应该没事,有很大的可能,又回到了历史原来的轨迹上去了,估摸着跑到幽州投奔公孙瓒的可能性会比较大。
刘备当初就学于卢植门下的时候,可是和公孙瓒是同窗,而且跟公孙瓒关系不错,高唐县被贼人所破之后,刘备作为高唐县尉,应该是有罪的,即便是高唐被李琛后来率兵克复,刘备估计也不敢再回高唐了,朝廷肯定要追究他的责任。
所以刘备只能远遁,防止被朝廷追究,他能去的地方还真是不多,投靠公孙瓒是刘备不多的选择之一。
李琛在听闻了公孙瓒的糗事之后,不由得又想起了刘关张兄弟,但是现在他也没办法联系上他们,即便是联系上他们又能如何,刘备有愧于自己,即便是联系上刘备,刘备也绝对不会跑来再投奔他,刘备不来,以关张二人的性格,肯定也不会弃刘备而去,跑来投自己。
于是李琛也只能作罢。
就在李琛回到冀州,大败了张燕一场之后,张燕大惧,不敢再犯魏郡,再次遁入到了西山之中,率领众贼窜入到了司隶校尉部的河内郡和并州的上党郡,在这些地方开始猖獗了起来,很快就恢复了元气,据说手头的实力增长飞快,仅仅一个多月的时间,就扩张到了四五万人的规模。
但是张燕不来犯魏郡和赵国,李琛作为冀州军的破贼校尉,也无权率兵跑到并州和司隶校尉部去进讨张燕,故此李琛率兵返回了任县,开始整顿兵马。
中平四年确实又是一个多事之年,就在李琛率兵返回任县大营,修生养息整顿兵马的时候,五月间突然间传来了一个消息,中山相张纯反了!
同时跟张纯一起反了的居然还有青州的泰山郡太守张举,张举在泰山郡招募了近万泰山兵,突然间杀出泰山郡,北上攻入到了济南郡、平原郡,然后又越过了黄河攻入到了冀州的渤海郡,紧接着又直奔河间国而去。
张举的叛军这一路上在几个郡国之中横扫而过,烧杀抢掠,沿途还攻克了好几个县,屠杀沿途的官吏士绅以及黔首百姓,但凡是谁若不从他的话,便会招致他的疯狂屠杀。
而原来中山相张纯,极可能是跟张举暗中商议好了,在张举起兵造反的同时,张纯也在中山国聚兵造反,而且张纯联合了乌桓人丘力居,召集了大批乌桓人为兵,还有中山国的一些汉兵,举起反旗,突然间发难,洗掠了中山国大量的财货之后,先杀入到了幽州的蓟中,将护乌桓校尉公綦稠斩杀,进而又横扫代郡、上谷、涿郡、渔阳等郡之后,回师南下,杀入到了河间国。
张纯同样举起反旗之后,瞬间就从未汉朝牧一方之民的中山相,变身成了一个残暴的反贼,率领叛军所过之处烧杀抢掠,可谓是无恶不作,顿时便把冀州北部和幽州西部搅得一片大乱。
王芬听闻张纯和张举打出反旗,率领叛军开始四处攻掠,将战火烧入到了冀州境内之后,顿时大惊失色,立即派人快马加鞭将消息告知了任县的李琛。
而这个时候李琛早已得知了这件事,也正在为这件事感到有些不可思议。
按理说张纯和张举二人,都已经被朝廷授为郡国的守相,这可是正儿八经的两千石吏了,算是汉朝的高官了,一般人多少辈子都别想当上这样一个高官,有不少人甚至于觉得当初李琛干的那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