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人类灭亡2000年后,援助到了 > 分卷阅读274

分卷阅读274

为什么过去没有任何人类会将这和“大统一场论”联系起来?

这个问题,得去问被苹果砸到了脑袋的牛顿。

“天不生牛顿,万古如长夜!”

大不列颠的英伦帝国科学院们甚至喊出了这个口号。

“以太”的被发现,将注定是科学史上最浓墨重彩的一笔,是足以颠覆人类科学体系的冠冕。

同样的,室温常压超导金属的验证,也很快被得到样品的各国科学家完成了。

常温下,观测到磁悬浮现象。

多次测算,零电阻现象也被确认。

法兰西皇家科学院拿出来的样品,货真价实,毫无虚假,经得起考验。

材料学的春天,到了!

无数材料学者和理论学者都红着眼开始烧炉子,试图复制蒙娜丽莎小姐的运气,想着是不是能用炼丹术式的手法撞个大运。

一直被誉为玄学的材料学,这次真的是抽中了大奖。

毫无疑问,蒙娜丽莎小姐也将被写入人类历史,成为材料学和物理学绕不过去的一个名字。

最后,是莫斯科中央大学的安娜。

她展示核动力线圈的方式很简单。

莫斯科郊外的一处平原上,连夜建造出了一个巨大的悬浮灯装置。

核动力线圈,就被安置在那个悬浮灯的下方。

电流通过回路到达悬浮灯内部真空管装置的那一刻,人类的大地上出现了第二个太阳。

距离地面数百米的高空中,核动力线圈加持下的悬浮灯照亮了莫斯科的夜晚。

周围没有任何发电厂,电缆,安娜就用那么一个一米多左右的核动力线圈,向整个世界宣告。

人类梦寐以求的终极动力装置,过去都只是存在于物理理论猜想中的核子动力,已经到来。

三个方向的物理基础突破,让全世界都进入了狂欢中。

人们热烈的讨论着这些科学技术投入使用后的未来。

以太粒子,超导金属,核动力线圈。

光是畅想这些技术民用化后的前景,就连不识字的农夫都能和人聊上好几个小时。

人类,第一次看到了进入星辰大海的希望。

牛顿,蒙娜丽莎,安娜这三个名字,也成为了科学家们的信仰。

人类相信,科学真理的时代已经到了。

新罗马历1789年,就是人类跨越时代的一年。

…………

“这可真是……太厉害了。”

“哪怕是在公元2023年,不,2035年,这三个课题也足以把牛顿的棺材板都震开。(月费群694936135)”

“诺贝尔听到了,都要从坟墓中出来给这三位颁奖。”

梅鹭看着各路报纸的报道,感慨万千。

身为新罗马历1789年唯一真正的“旧人类”,熟悉人类科学史的他都会这样。

可以想象,对于这个时代的人类来说,这是何等破天荒的刺激。

以至于,就连“圣杯”现世的影响力,都被冲淡了不少。

毕竟,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神圣罗马帝国的“圣杯”是远在天边,和自己毫无关系的圣物。

但是这三个课题代表的科学真理不一样。

以太粒子的被发现,超导金属的制备,以及最后那个核动力线圈,是真的会彻底改变普通人生活的。

尤其是沙俄皇国莫斯科大学的核动力线圈,现在那个巨大太阳悬浮灯还挂在莫斯科郊外,已经成为了现今世界上最热门的景点。

相比起看不懂的以太粒子学说,还在实验室里加班加点再现中的超导金属。

核动力线圈是实打实的,连普通人都能见证的物理学圣杯。

“不过,这不可能是真的吧?”

“那个核动力线圈,就连古神纪元时代都没普及。”

“唯一投入实战的,是第七型超高能电磁炮计划,而那个线圈哪怕在四神教派中也是绝密。”

梅鹭看着报纸中那个所谓的“核动力线圈”,越看越不觉得这是人类科技树能点出来的东西。

相比起大统一场论这种纯理论,超导金属这种公元2023年也有了一些样品(尽管都是低温)状态下的研究。

核动力线圈这种东西,只存在于人类科幻小说中。

要将核聚变收束在那么小的线圈中,不可能是热核聚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