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还讲了两种,一个是情节的驱动,一个是人物的驱动。然后分开了之后呢,说他们两个又不能完全的分开。哪怕是一些大事迹的过程也是这样的,他无法完全把两者完美的区分开来。但是可以有一些侧重。比如情绪刺激啊,情感体验啊。
其实情绪刺激的话,可能就像那个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时候。先是巨灵神。来挑战孙悟空。被孙悟空轻轻的就打跑了。然后又来了哪吒。打也打不过,虽然出了三头六臂。后来又什么嗯?12原神28宿。一个一个的挑战。可能就是说嗯,情绪刺激。但是都打不过啊。后来太白金星才选择了招安。也算是得到了暂时的安静。忙里偷闲,难道是这样的一种状态吗?一个是情绪刺激的时候繁忙的阶段。然后繁忙过后的暂时的平静。那就叫做忙里偷闲吗?可能就是说给主角一个喘气的机会。比如玉皇大帝,绞杀孙悟空派了这么多,几乎天庭的所有兵将都已经派的差不多了。实在是忙得焦头烂额啊。然后想缓一缓的时候,太白金星出了一个点子。把孙悟空招到了天上随随便便封了一个小官。居然给天界去养马去了。孙悟空也不知道那什么官大官小啊。当时只是有个官做就感觉快活的事情来了。后来在一次酒局上才知道原来自己做的是这么卑微的工作。然后返回了花果山。又开始大闹天宫。这老天爷刚刚清静了一会儿。又开始脚塌孙悟空。这一次派出了玉帝的外甥杨戬。还可以加上这个关于菩萨和太上老君的助攻。这也是孙悟空三四被抓住了。然后就是开始各种情绪上的刺激。啊,刀砍斧劈。雷电轰击。八卦炉里面炼丹。但是也没有在精神上打垮孙悟空。结果请来了如来佛祖之后被压在五行山下。天界和人界财产得到了短暂的安宁。也就是茫茫500年吧。直到唐僧出世之后,西天路上的妖怪又不自在了。可能如果是这样看的话,西游记里面主要写的就是情绪刺激。
但是孙悟空也是有变化的呀。比如刚开始的情绪刺激就是。看到妖怪一言不合,一棒一个人就打死了。后来在唐僧的屡次教诲。或者在紧箍咒的威逼之下。孙悟空有了很大的转变。就是得饶人处且绕人了。小毛贼都被他给放了。这个就是最大的情感变化吧。但是这种情感变化已经好像都已经进行到了最后了。然后理解到唐僧的一些理念。开始顺从师傅的思想。然后感觉4个人非常的团结了。
不会像刚开始的时候,唐僧稍微的发点脾气,孙悟空就搁摊子了。跑到花果山快活去了。要不是观音菩萨的劝说,他都不回来给孙悟空当徒弟了。这些情感上的变化,嗯,因为跨度太大了。有几次事件完才出现这种。情感变化的话就是一些慢热。需要一步一步的慢慢的来。慢慢的在一件事一件事之中出现情感的变化。但是情绪刺激就是见到妖怪就开战,正好随了孙悟空的性子,自从被压在五行山下500年来已经没有动过手脚了,所以啊,见到妖怪就鄙视鄙视,虽然也有躲在角落里面孤寂的时候,多数情况下还是精神满满的。所以在和妖怪的打斗中,孙悟空寻找的就是一种情绪刺激。但是这么多情绪刺激之下。几十回之后就出现了情感的变化。也不知道是孙悟空成就了妖精,还是妖精成就了孙悟空。
所以对忙里偷闲也没有过多的理解。但是对于老师解析的这两种类型。有了清晰的认识。现在知道了情节推进就是人物目标行动阻碍结果。这个创作的门槛比较低。是不是在字数上也要求很低?还不是很清楚,反正突然一下子,心里面豁然开朗。就是原来在老师的讲解下,真的明白了一些看文章的心得。所以认真的看了老师的解析之后。就慢慢的束缚变淡了。在原来的陪跑过程中。嗯,都是一路的风景匆匆过。能够不掉队就已经不错了。所以,具体的内容根本不知道讲的是啥呀。感觉收获也不是很大,心里面也是空落落的。等跟着陪跑结束之后。回过头来看这些内容的话。感觉原来如果当时就能够进行全面的跟课的话。可能收获还是蛮大的。因为好多同学都说,只要看看老师的讲解,那都是收获蛮大的。后来我就看了一下。慢慢的听完课程之后才知道哦,原来好多点老师都已经讲到了。只是当时跟课的时候,还没有对这些进行全面的阅读。所以还不是很理解。现在渐渐的看了之后,心里面对一些之前的疑惑就有了清晰的答案。所以,跟着老师学习还是有很多好处的。因为老师本身就在这些行里面有所作为的。所以他知道这里面的一些流程。嗯,所有的事情他都知道,可能他都已经处理过了。所以对于我们这些初次接触的人来说,是有很大的帮助的。在看到忙里偷闲的时候。我才第1次清晰的知道什么是情节驱动和人物驱动。因为之前也看到老师讲故事的模式的时候。就感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