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五经,三纲五常作为根基的。
杨秀清拆毁孔庙,宣誓毁灭儒教。
这对于地主阶级来说,就是在掘根!
没有了儒家思想、理论、典籍,这些地主阶级就会瞬间成为无根之萍,轰然倒塌。
祖祖辈辈积攒的所有财富、权力,都会彻底消失。
夺人钱财犹如杀人父母。
对已经和儒家完全绑定在一起的地主官绅阶级而言,杨秀清拆的是孔庙吗?
拆的是这些地主官绅的身家性命,拆的是他们子孙后代的未来!
【拆毁郴州孔庙,在很多历史书籍的记载上仅仅是一句话,最多也就是一段话。】
【但这个标志性的事件,象征着新生的太平天国放弃了数百年以来臣服并支撑了历代王朝的科举士绅官员阶层,转向以农民、百姓作为主体建国。】
【而这,注定将会对太平天国和大清的博弈过程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
大秦世界。
西汉世界。
贞观世界。
大明世界。
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明太祖四位皇帝几乎异口同声地说出了同样意思的话。
秦始皇摇了摇头:“太平天国必败无疑。”
汉武帝哼了一声:“洪秀全和杨秀清终究还是泥腿子,成不了事。”
李世民叹了一口气:“可惜了,看来大清不会亡于太平天国之手。”
朱元璋嘴角撇了一下:“冯云山之死,果然还是损害了太平天国的大脑!这下他们赢不了了。”
,!
朱棣疑惑地开口道:
“父皇,太平军实力这么强,没理由会输吧?”
朱元璋瞪了朱棣一眼。
“打天下靠的只是武力吗?”
朱棣回想了一下之前“靖难之役”篇盘点视频,有些疑惑地开口:
“难道不是吗?”
朱棣当年不就是纯靠武力搞定的朱允炆?
朱元璋忍不住狠狠地翻了一个白眼,唾沫星子都要喷到朱棣脸上了。
“那是因为靖难之役时,你这蠢材是朕的四儿子!”
“无论你和朱允炆谁当皇帝,大明还是朱家的大明,统治秩序依旧还得是朕建立的统治秩序。”
“这样天下的臣民们当然就不会有意见,也不需要你或者朱允炆在政治制度上做出什么改革来迎合大家。”
骂得朱棣低头唯唯诺诺之后,朱元璋这才继续开口,如此这般地教育了朱棣一番。
王朝的建立,最关键的是有一个基本盘的班底,然后还得有一个中间阶层的支持,最后才是广大黎民百姓的认可。
例如,西汉的基本盘是丰沛集团,东汉的基本盘是河北、南阳世家集团,隋唐的基本盘是关陇门阀集团,等等。
有了这个基本盘之后,军事上的胜利,政治上的领袖也就都有保证了。
宏观上的争霸以及统一后的治国,都能由这些基本盘集团来进行战略上的引领。
但无论是哪个基本盘,人口相对于全国来说肯定是数量稀少的。
那就需要一个中间阶层来贯彻皇帝和基本盘集团的意志,把政策真正推行到黎民百姓之中去。
这个中间阶层就是官僚集团。
从秦汉到明清,官僚集团一直都是官僚集团,但本质却变了很多次。
秦朝的官僚集团,以军功贵族为主。
西汉初期的官僚集团,以秦末官员、汉初军功贵族为主。
到了东汉开始,一直到隋唐,基本上都是以世家子弟为主。
宋朝改变了这一切。
科举制度的真正推行,让那些从科举制度之中脱颖而出的新兴士大夫阶层成为了官僚集团的本质。
这些官僚,在朝为官的时候是士大夫,等退休回家之后就是地方士绅,或者用更直白的说法——地主。
从那以后直到大清,士大夫——地主这个阶层,就一直垄断了官僚阶层。
大明皇帝和大清皇帝,都必须要依靠士大夫——地主阶层的配合,才能有效地统治整个天下。
大清的文字狱固然让皇权无限膨胀,让士大夫——地主阶层根本不可能像大明时期一样对皇帝指手画脚,只能战战兢兢的臣服。
但是,大清皇帝想要统治地方,依旧必须得通过士大夫——地主阶层才能做到。
说白了,就是大明的时候皇权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