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房子里面,这里冷气充足,房间里安装了高清的激光投影仪,把无人机传回来的画面实时反馈到屏幕上。
两百辆无人推土机组成的钢铁军团阵势惊人,它们排成一排,轰隆隆地开进了茫茫沙海,前后也就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一座三十米高度的流动沙丘就在夏沫三人的眼皮子底下直接被推平了,这样的效率让饱受沙漠困扰的沙特还有埃及惊喜莫名。
华夏治沙的手段多样,进度惊人,早就从最原始的手工治沙进化到了大规模的机械治沙。利用休息的间隙,夏沫还为两位贵宾播放了一部华夏纪录片,详细展示了华夏三峡蒙西基地库布其200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从开始到现在的全部进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夏沫这是阳谋,他在用事实给沙特和埃及画饼,这本就是一件合则两利,分则两害的好事。
沙漠很大,但在华夏人手里,沙漠也是宝贵的资源,是不可能让它白白闲置的。为了变废为宝,华夏人经过几十年的探索,终于摸索出了一条光伏治沙的新路子。
沙漠地势起伏不定,华夏第一步就是就利用无人推土机将高低不平的沙漠平整为平地,即便是十万亩沙地,放在数百台无人推土机的手上也就是三四个月的事情。
沙漠气候恶劣,人工进去施工不但条件艰苦,而且非常危险。可华夏人开发出了以北斗系统定位,以ai算法控制的无人推土机,结合5g网络还能实现远程实时控制,不但保证了每天至少两公里的推进速度,还保证了推平后的沙丘高程测绘精度误差低于零点一米,这样的效率比人工足足提升了数百倍。
沙漠平整之后,下一步就轮到光伏桩穿沙术上场了。
专门的打桩机采用高频液压冲击技术,将一根根长长的光伏支架深深地打入沙漠地下三点五米的深处,保证它的抗风能力可以达到抗十二级风沙的程度。打好光伏桩,后面的光伏板就好铺了。
沙漠是具有流动性的,再加上风沙的影响,沙子经常会遮挡光伏板,这样发电效率就很容易受到影响。
为了克服这些困难,华夏的治沙人首先利用人工和齿轮插草机结合的方式,把光伏板的下方和周围全部打上芦苇或者稻草形成的简陋草方格。这种看上去简陋的玩意,却实实在在有着防风固沙、涵养水分的作用,能够把流动的沙漠初步稳固下来。
再后来,聪明的华夏人运来了黄河的淤泥, 把它们混合上有机肥拌匀,在黄沙之上铺出厚度达到二十厘米的人工土层,仅这一项措施,就让植被的存活率从之前的百分之八直接飙升到了百分之九十五。
有了土壤,还得有水。华夏人在贫瘠的沙漠里插满了捕雾的铁网,利用昼夜的温差来提取空气中的水分,空气中的雾气会被铁网牢牢地吸附住,并在重力的作用下汇聚到下方集水的容器中。一张四十平米的铁丝网,一天下来可以收集两百升的水,再把这些水引进滴灌系统进行灌溉,一点都不浪费。
治沙至此告一段落,接下来就可以发电创收了,但华夏人对沙漠的改造并不是到此为止,还在继续深入。
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生态治沙,会在建设前规划出光伏支架的高度和跨度,提前设立出烧烤区(牛羊放牧区)、沙拉区(蔬果种植区)、养生区(中药种植区)以及绿化带区……
接下来在推平的沙地上,全球最大的风光储一体化基地开始拔地而起:双面双玻组件,外加智能追日系统,光电转换效率直接突破百分之二十三,比传统光伏高出百分之十八。预计到2027年,发电量将达到一千六百万千瓦,年发电四百亿度。
光伏板不仅能发电,还能遮挡阳光,减少土壤的水分蒸发,为植物的生长提供有利的条件。
整座发电厂采用的是“发电+生态+养殖”的立体生态治沙模式,形成板上发电,板间种植,板下修复的立体生态体系。
板间见缝插针,种满了苜蓿、沙柳、牧草和药材,再利用牧草养殖牛羊,牛羊的粪便入土积肥,一步步完成治沙改土。
为了实现绿电二十四小时稳定输出,还配套建设了2gwh液流电池储能站的储能矩阵。
在勤劳勇敢的华夏人手里,似乎就没有什么不可能的事情,不光是渺无人烟的沙漠,就连戈壁滩、盐场、采矿沉陷区这样的地方也都充分利用起来,建成了光伏电站。华夏人正在建设新的“光伏长城”,这绝对是人类治荒史上的一个奇迹。
三十年弹指一挥间,华夏面积达四点二二万平方公里的毛乌素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