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天的早晨,在单调的引擎声音中,副船长姆布伊在全神贯注地驾船,他打起精神,凭借多年丰富的航行经验,努力分辨着前方的危险地带。·删!八/墈_书!徃. -已*发~布-蕞/薪\章·洁¢他也拥有三十年的刚果河航行经验,很清楚他们现在可能遇到的问题。
这一段河道属于积沙河道,由于水流较缓,河水中携带的泥沙便会在这一带沉积下来,形成足以让船只搁浅的危险沙带。
每次航行,接驳船可能遇到的最大风险就是遇到这种变化的沙带。一旦搁浅,哪怕接驳船上安装的是马力最大的新款发动机,也很难把货船拉出来。
驾驶舱中有很多航海地图,但几乎都是几十年前殖民时代的老物件。这些航海图上标志的危险,绝大多数已经失去了准确性。特别是每年都会改变位置的流动沙带,更是无法通过航海图来得到指示。
水手们只能轮流拿着长杆子,站在船头日夜不停地探测河水的深度,若是能够及时发现杆子吃水深度的变化,便能够及时通知驾驶舱调整方向。
几个小时后,botosi号遇到了一个几乎接近全部散架的接驳船队伍。
那是一个全木船的驳船队伍,他们不是因为机器故障抛锚,而是因为搁浅。他们的接驳船以很快的速度撞上了沙带,然后整个驳船队伍几乎全部散架。船上的数百名旅客运气还算不错,驳船没有倾覆,而是被水流冲到了岸边,这群人才得以活命。
木质驳船的运输能力当然无法和恩科西驾驶的钢铁巨兽媲美,不过木质驳船的出行消耗也远低于钢铁驳船,虽然它们的运输能力和安全性都不如钢铁驳船,但胜在更加的轻便,可以大大减少燃油的消耗。_k?a.n?s_h`u,p¨u\.*c~o·m¨
水手们把残存的完好木船拼凑在一起,希望可以等到救援。
对此,botosi号也无能为力。botosi号早就严重超载了,再没有能力带动哪怕一艘木船了,只能勉强带走了两百来名旅客。至此,船上的乘客数量正式突破了两千大关。
船上变得更加拥挤了,但这一切都阻碍不了这群黑哥们乐观的天性。
船上有位老汉在出售自制的玉米酒。虽然酒精度数才十来度,但一些喝了玉米酒的哥们已经在微醺的感觉中开始放飞自我,他们三五成群,抱着华夏产的蓝牙小音箱,就在船边上扭起了屁股。
还有两位黑哥们用粉笔在甲板上画了个棋盘,然后分别用红蓝两色的啤酒瓶盖来代替棋子,就坐在甲板上下起了棋。
就算环境再恶劣,这些人也没有放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接驳船抵达卢科莱拉附近的时候,botosi号左侧动力船上的柴油动力突然熄火罢工,机修小哥过来折腾了半天也没弄出个名堂。
夏沫带着“羚羊”已经准备在这里下船了,再往前走,刚果河和刚果金的国境线就渐行渐远了,在陆路交通极不发达的刚果金,要徒步数百公里那可是够呛,还不如就在这里下船,找机会偷渡进入刚果布。
临行前,夏沫也想顺手帮帮恩科西,尽管这位船长是看在那几张钞票的份上才对夏沫三人嘘寒问暖,但彼此能够在茫茫人海中相遇,本来就是一种缘分。,看`书_屋′暁¨税′蛧^ ¨蕪~错·内/容_
夏沫使用了模拟技能,很快就判断出机器的问题所在。
柴油机的硬件没毛病,只是刚果金的燃料提供商太过无良,为了多赚点钱,他们恨不得把水当油卖了。人家卖柴油最多是油里兑点水,他们倒好,恨不得水里给你掺点油,糊弄了事,所以柴油的含水量着实是有点高,夏沫当场卸掉了喷油嘴上的油管,里面泵出来的好长一段全是清亮的水。
找到问题之后就好办了,夏沫让机修小哥把柴油机的油箱拆下来,把下层含水量高的那部分燃油全部放掉,然后重新加注柴油,很快柴油机就再次欢畅地响了起来。
夏沫跟恩科西告别,这位黑人船长热情地邀请夏沫下次务必去他家做客,夏沫笑着答应了。
卢科莱拉距离金沙萨也就三百多公里。
夏沫三人在卢科莱拉休息了一天,夏沫联系好了偷渡的蛇头,第二天晚上花大价钱横渡了刚果河,借着夜色的掩护进入了刚果布。
刚果金很大,足足有两百多万平方公里,而刚果布要小得多,才三十多万平方公里,人口不到六百万。
在十九世纪以前,刚果金和刚果布同属于“刚果王国”管理,只是在殖民时代,刚果金被划给了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