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看来,连少主都倒向上杉家一方,且长期支持赤松家的有力庶子家龙野赤松家也叛离了,主君赤松晴政的败北已是板上钉钉,几乎无法靠人力来扭转。
于是,赤松军开始频繁发生开小差逃跑之事。还不到两天的功夫,三千余赤松军就只剩下不到五百人了。而尼子家大军的攻击力和影响力远超赤松晴政(赤松义村之子)、浦上政宗等人的想象。随后,赤松晴政就与浦上政宗二人被迫逃往淡路,以躲避尼子军的兵锋。播磨国内也就只有别所家一家还在积极抵抗尼子军的侵攻,不过后来也因力不能支被迫向尼子家臣从。就这样,播磨一国都降服于尼子晴久的军威之下。也就在尼子晴久还在播磨一国耀武扬威的时候,原本臣从于尼子家的安艺国人领主毛利元就却突然倒向了大内家,并开始协助大内家积极调略尼子家一方的国人领主。为了消除隐患,尼子晴久不得不撤军返回出云,而赤松晴政、浦上政宗二人也在三好家的支持下重返播磨、备前。之后,赤松晴政花费了十年之久,才让播磨一国重回正轨,也得到了休养生息的时间。不过,随着播磨、备前两国外围环境出现极大变化后,播磨、备前两国之中也开始随之出现了连锁反应。在失去尼子家作为后援的浦上政宗被自己的弟弟浦上宗景击败而亡;赤松晴政更是被自己的儿子赤松义祐赶下台,最后在绝望、失意的情况下病故。即便如此,播磨一国的内讧状态仍然一直持续到上杉家纠集东国武家上洛,并先后压制若狭、丹波、山城等国之时仍为停止。在数十年之间,可以说以赤松家为中心的播磨、备前、美作三国之地,受到赤松家内讧影响出现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更为讽刺的是,在赤松家一连串的内讧之中,最终没有任何一方在地势力成为胜利者,所有的参与者最后都会满盘皆输。就算赤松家的同族重臣赤松政秀在表面上仍对赤松晴政忠心耿耿,但他也看得出来,赤松家经过嘉吉之乱后就开始走下坡路了,根本没有任何中兴的希望。先前,若不是赤松晴政有着三好家的大力支持,并击败了公然与其叫板的别所家,否则,他的一门总领之位都不一定坐得稳。再加上,上杉家在发兵上洛之际,就发布檄文,表示只会追究首恶之人,其余人等只要弃暗投明,上杉家依旧可以既往不咎。故而,赤松政秀在经过再三权衡后,可不打算为即将倾覆的主家赤松家陪葬。因为,赤松政秀已然获知了上杉家并没有对前任征夷大将军足利义辉的家眷斩尽杀绝,反而是留下了足利义辉之女耀姬一命,对于主动投降的加贺、越前、近江等国国人领主、乡士皆不予追究。就连三好家重臣松永久秀在投降上杉家后,甚至还被授予大和守护职。反观赤松家上下,也就只有赤松晴政一人执迷不悟,依旧选择与三好家站在统一战线,连其嫡男赤松义祐都多次反对其决断。这就让赤松政秀很难不心动。当然,赤松政秀早就知晓别所家在被三好·赤松联军击败后,仍然不服气,甚至还暗中支持波多野元秀、赤井時家、荻野直正等丹波诸将重返旧领掀起国人一揆,去对抗三好家的统治。为了不落于别所家之后,赤松政秀便暗中通过山名家与上杉家搭上线,表示愿意担任先导役,协助上杉军压制播磨一国。面对龙野赤松家的主动降服,清定自然是愿意见到的。但是,仅仅只有龙野赤松家、别所家的支持,上杉家仍然不能在短时间内将播磨一国压制。要知道,播磨一国之中的一向宗门徒数量可不在少数。而且,英贺城城主三木通明不仅是赤松晴政的女婿,更是一个非常虔诚的一向宗信徒。播磨三木领之中有着播磨一国之中规模最大的一向宗寺院本德寺(英贺御坊)。在上杉家大举发兵上洛期间,三木通明还派遣四百余军势前往石山御坊协防,并献出三千石粮草供石山本愿寺使用。′e/z`k.s\w′.+o′r_g\本德寺住持本德寺教什与现任一向宗法主本愿寺显如之间的关系更是极为亲密。他不仅统辖着‘播磨六坊’在内的诸多一向宗寺院,其正室显妙还是本愿寺显如之妹,深得本愿寺显如的信赖。清定鉴于三好家旗下的淡路水军众、盐饱水军众,以及河野家旗下的三岛村上水军众(因岛村上家、来岛村上家、能岛村上家)、下岛水军众皆未遭到重创,且还有可能获得来自毛利家旗下的小早川水军众、白井水军众的驰援,这才迟迟没有发起对播磨一国的侵攻。然而,播磨一国的局势随着天下人的更迭而发生了连锁反应:首先,在山名祐丰、一色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