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风流大宋 > 第227章 学政褒贬

第227章 学政褒贬

臣有罪!”秦刚先是站出列来,说了一句认罪的客气话,“罪臣蒙受圣恩,提举天下之学政之事,尝思这天下之大,以何为头?因孤陋寡闻,惟见过文风鼎盛之江淮浙闽诸地,以及战火余生之鄜延环庆境内,思前虑后,还是决定向圣上请旨,先行去西北尝试安民施教之策为宜。正所谓‘武功以定天下,文德以化远人’也,此去之前,也曾向圣上进言。”

“不错,朕甚赞此言!”随着赵煦这句话的说出,那位御史的脸色已经大变。这是什么意思?当众拉偏架么?

不过他还怀有侥幸之心,就算是你这次西去是有旨意在身,但看你到西北之后也没折腾出什么东西来,一句“结交商贾、碌碌无为”同样能够钉死你!

“臣在西北,知地方因连年兵火,民生困顿;战后重建,百废俱兴。地方官员,虽有重教兴学之心,但却总为无米之炊而难。臣尝思:建一学、聘一师,花费甚巨却仅能教育数十人。然若置一馆、备一书,虽些许投入却足令百千人获益。”秦刚接下来的这段话,却是说得不紧不慢,有条有理,听得许多大臣也是连连点头,“于是便利用这月余之时间,于环庆、泾原二路各州县,各建官学图书馆一座,由于馆内的正版校阅之经史子集花费不少,即由臣游说在各地从事商贾之亲友,于每处新建书馆各捐了百余册!”

此言一出,便引来殿中有人惊叹而赞,无它,宋时的精版书籍价格不菲,仅此两路,军州县之地至少三十,每地百册,便是三千册的量,如此大的捐赠,在西北之地,估计除了经商之人,任是基它的大户也是拿不出如此大的手笔。

“秦卿此举,善莫大焉!”赵煦听得非常高兴。

“仅西北两路之图书馆,可由臣作一尝试,然天下贫寒学子,又岂非西北独有?臣便以此事写一奏章,朝会前已递交,恳请陛下阅后能够批复降旨,于天下各州县广为推广,则我大宋之子民‘咸知陛下之仁德,卧赤子天下之上而安’也!”秦刚这最后一句话,是引用了汉代贾谊《治安策》里的一句名言,但最重要的是,有了这两句话后,整个活玩得就漂亮了。

因为要在天下各地设立官立图书馆,看来似是他这个学政司的职权范围,但是却因为此事极易收买天下士人之心,若是自己贸然先行推广,便极易犯了朝廷的忌讳。所以,他才事先让金宇捉笔写好了一条奏章,递交了上去,把此事的正式实施者身份送给了皇帝,而自己只担一个首倡之功罢了。

赵煦点点头,已经着人从朝会收来的札子里很快翻检出了秦刚所写的这篇,仅仅看了其中的几个纲目便就连声称好,并要求政事堂立即拿去研究,草拟个诏令出来。

“臣在西北,曾收容了些许孤儿,因教其识字读书,方知如今蒙学教材之力所不逮,《百家姓》太浅白,《千字文》又过深奥,于是着士子黄龙友、学政成峰等人新编蒙学之书《三字经》一本,今天在这大朝会上,敬献陛下一览。”秦刚说完,已从袖袋中取出昨晚李纲重新抄录后的一份定稿。

皇帝身边的小黄门便走过来接了,再转回身去呈上御览。

赵煦原本听这《三字经》的书名就十分感兴趣,接过来一看,先不说李纲抄录字体的赏心悦目,就是通读着这三字一句,四句一段,从开头的为人处事之道理阐述,到古往今来之先贤典故大事的讲述,编写得极其全面。

黄友、成峰等人在编写过程中,时时牢记并遵循着秦刚所提出来的“直白、顺口、易认、易记”的要求,不仅读起来便觉朗朗上口,而且就算是这些文字也都是尽量选择一些简单易写的而用。赵煦读了几句便被深深地吸引住了,一边赞叹着,一边顺手也让小黄门把此书稿转交给章惇等人传看。

章惇拿到手,两眼快速一扫,便知道先前弹劾秦刚的那个御史彻底废了,且不说前的关于官学图书馆之提议已经让天子无比地满意,就说眼前的这部书稿,今后任何人到了这学政司后,就算是在整整三四年的任期之上,能够拿出这样的一部书稿出来,也算得上居功至伟了,更不要说,秦刚不过是出京在西地转悠了一个多月的时间罢了。

章惇明白,需要自己站出来表态说几句话了。

他将手中的书稿再次传给许将、蔡卞等人后,便站出来施礼道:“秦徐之此举,功在此时,利在百世。老臣提议,可对此《三字经》之作者予以赏赐。”

章惇果然经验老道,三两句就成功地已经将皇帝的注意力从弹劾的御史身上引开,便兴致勃勃地向秦刚了解了一下编此书的四位作者的情况,当下便龙心大悦,赐主笔的黄友以正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