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六七品的馆职,却仍会把馆职放在自己头衔的最前,以展示自己之荣。
赵煦于是决定,授予秦刚正七品的直宝文阁之馆职,这一点,皇帝直接作主了,底下大臣提不出意见。
而关于秦刚的差遣。章惇从鄜延大战的实际战果来说,是非常满意当前的结局的——既大胜了西夏,同时居然还奇迹般地制止了吕惠卿回朝的所有努力。
在此情况下,他也难得地为秦刚多作了一点考虑:如果让他继续留在鄜延路的话,极有可能会遭到心胸狭隘的吕惠卿的报复,而他同样也不愿秦刚去到可如鱼得水的泾原路章楶麾下,于是便提出了一个令赵煦也十分满意的建议职位:权知环庆路下的环州。
这环州属边境下州,本需从六品文官充任,秦刚目前差一品则称权。但是即使是如此,这二十一岁的知州,放在整个大宋,也算是极其罕见的了。
赵煦对于这个爱臣的看重意犹未尽,想了想又道:“秦卿的父亲还健在吧?那就赐其父为承奉郎,赐高邮秦家御笔牌匾‘忠勇之第’一块,再赏钱三万缗。”
承奉郎不过正九品,又非差遣,而牌匾、钱财这些都是小事,自然无人在此反对。
接下来,此战的主要功臣封赏情况:
原崇仪使、金明寨主将张舆,因军功升皇城使、环庆路副兵马钤辖、遥领甘州刺史。
这宋代武将,若是有正任官,遥领官职就是一种荣誉,就是多领一份薪水,并不需要去那里上任。而张舆此时的正任官从原来正七品十五级的崇仪使,一口气升到了同样正七品但却第一级的皇城使,别人便会尊称他为张皇城。他的差遣是环庆路和副兵马钤辖,算是和鄜延路的刘法平级了。
当然此时却无人知道,在原来的历史时空中,金明寨因小梁太后围攻延安城不下,在回师时顺手攻破泄愤,张舆与守寨三千军民皆战死,死后才获得皇城使的追封。
现在,由于秦刚的介入,死去的人换成了小梁太后,而整个大西北的战局也由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刘延庆升到了文思使、鄜延路兵马都监、遥领沙州刺史,终于实现了自己难得的突破。
赵驷获封的东头供奉官、环州兵马巡检看似不太高。但这只是吃亏在他之前只是秦刚的私兵之将,并无朝廷的任何实职。而这次却可因战功,从无品无级的白身将士,一下子跳过了从九品、正九品,直接做到了从八品的武官小使臣的第一阶,并且还获得了可以掌管一州的兵马实权的差遣官职。
当然,这样的封赏,也是在表示着朝廷对于秦刚的看重与认可。
而再往其下的各位军官及将士因为斩首、俘获等等立功之后其他各类封赏,则会责成枢密院去一一落实,不必让皇帝再多费心神了。
此时,新曹门外的李格非家,李清照正紧闭着房门,在她的面前竟堆砌了足有十几封的书信,直令她既是欢喜又是意外地想要落泪。
因为,它们的写信者都是同一个人,秦刚。
从书信的封缄痕迹来看,每封信都是写于不同的时间、甚至还可这些痕迹上推断出各种特殊的发信环境。它们虽然都是在写完之后便及时投去了驿站,但是在到达了陕西邮路中转中心凤翔府之后,却是因为受到西北战局影响,不得不停滞在了那里,以便把有限的运力让位于当时最紧急的军情传送与物资转运。
一直等到土门大捷之后,西夏大军败退回境,从鄜延路到秦凤路一带的局面情况都恢复到了战前的状况后,这些积压多时的信件才积攒在了一起,一并地从驿道投送到了京城。
而负责这次信件投递的邮吏却是因为城里赌球一事,也是认识李清照的,在送来这么许多的信件时,还在心里腹诽着:难不成这李家的清姐儿赌球出错,输给了这位落款为保安秦刚的人很多很多钱?否则怎么会一下子发来这么多的信件?
此时的李清照,正轻轻抚摸着这些历经战火之地、风沙之境以及漫漫黄土之野的信件,原先在心中已经积攒十几日的对于秦刚不满、委屈甚至于愤怒的情绪,都已经烟消云散了。
那日她在青城镇外再三关照着秦刚,不要忘了给她写信。
可是仅仅在一开始收到过两三封之后,便彻底中断了任何的消息。
其间,她甚至还从父亲那里得知了秦刚在顺宁寨带兵冒死进行夜袭的零星消息,虽然知晓边疆官员都必以国运民生为己任,也以建功扬威为行事准则。但是她的内心,仍然是不由自主地为这个十八叔的安危而紧张地夜不能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