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大清话事人 > 第172章 正治,是理想主义者搭台,投机

第172章 正治,是理想主义者搭台,投机

合格的官僚,他毫不犹豫,扑通跪在泥水中见礼。

钱峰深一脚浅一脚的走来:

“胡大人,你到任太晚了。本钦差将这一段河道交给你了。”

于是,还没来得及享福的胡知府,就成为了一名工头。

办公地点,是脏兮兮的一排窝棚。

每天看见的都是喊着口号挖河的乡下曲辫子。

然而,就算是这样艰苦而枯燥的日子,也没持续2天。

又,又又出事了。

“么得命,挖出东西了。”

民夫们,呐喊着跑上岸,仿佛看到了鬼一样。

胡知府揪住一个监工的胥吏:

“你跑什么?”

“大人,河里挖出了一尊大石像,石像背后有一行字。”

“大惊小怪,挖出点东西算什么?扬州自古繁华,就算挖出唐朝古墓也不奇怪。对了,写的啥?”

胥吏犹豫了半天,挤出一句:

“小的不识字。”

……

胡知府一头雾水,不过很快他就明白为啥胥吏要强调不识字了。

他不敢识字!

弥勒佛石像背后,刻着六个字:弘历死而地分。

轰,一瞬间,他觉得自己的脑袋里有18个疯婆娘在骂街。

眼冒金星,耳鸣头晕,踉跄的坐在了泥水里。

直到钦差钱峰赶到,脸色大变,随即喝令:

“这是妖人所为,调集兵丁封锁这段河道,寻找目击人。”

“将所有知道此事的民夫集中起来,不许接触外人。”

然而,这是徒劳无功的。

疏浚河道挖出了六字箴言石人的消息,风一般的传遍了扬州城。

这其中,自然离不开有心人的推波助澜。

说来好笑,白莲教扬州分舵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在潘赛云的严令下,本地白莲教徒帮着李郁做了两件大事。

对于白莲教徒来说,凡是能恶心朝廷的事,他们都很乐意干。

而且这石像还是弥勒佛,怪亲切的。

他们都没有意识到这是一场巨大的阴谋。

而始作俑者李郁,最近还和潘赛云打的火热。

军火生意做的如火如荼,火绳枪、刀剑、甚至是清军制式霰弹炮都卖了不少。

他只有一个目的,尽快促成“荆襄大暴动”。

白莲教起义,好似明灯。

而江南,就可以灯下黑。

借助地方自保的名义,染指更多的权力。

……

从布政使衙门收集的邸报来看,潘赛云所言非虚。

鄂豫陕交界处,暴雪成灾。

压垮房屋数千间,冻死牲畜、庄稼无算。

当地的粮价已经到了一个惊人的数字,每斤200文。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

一个手艺人,每月挣2两左右,也就是2000文左右,只能买10斤白米。

换成粗粮,再采些野菜,一起兑进去,能养活自己,还有一个妇孺。

仅仅是饿不死,勉强活着。

其余家庭成员只能走向死亡!

而且,这还是拥有一技之长的手艺人。

在大清朝,没手艺,只有一膀子力气的百姓是大多数,这些人的境遇只会更可怕。

或许会有人说,农户们拥有田地,不会太差。

这是幼稚的想法。

古人总结过“小灾避于城,大灾避于野”。

饥荒,自然灾害之类的统统算是小灾。王朝颠覆一类的战争,才算是大灾。

所以不难推论出,鄂豫陕的乡间,此时更糟糕。

李郁透过邸报,看到了六个字:岁大饥,人相食。

胡师爷于昨日登船走了,

他毕竟是领着漕运总督高薪的幕僚,得忠于雇主。

虽然不能帮着疏通运河,可是会帮着脱罪甩锅。

“你们俩都说说?”

胡灵儿先开口了,眉头紧蹙:

“妾身觉得,白莲祸乱一起,怕是湖北糜烂,甚至有可能影响到长江流域。”

“你觉得清廷平定不了?”

“不,被平定只是时间问题,还有靡费钱粮多少而已。妾身只是在想,白莲之乱控制在何等规模,对夫君最为有利。”

李郁摇摇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