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和底层逻辑的上面的指导。”
“嗨,不都是闲聊么?”
“在我看来,可不是闲聊。”小马哥推了推眼镜,语气真诚,“就像曼曼给我拆解过的那些关于网络社会、虚拟社区的概念,特别是讨论用户分层、信息流动和群体互动那些,对我们团队启发很大。”
“就比如做群聊功能,还有尝试做兴趣社区的方向,很多想法和你们提到的逻辑,不谋而合。”
“像是用户按圈子分层的强弱关系,陌生人怎么通过共同兴趣点连接起来传递有价值的信息,还有社区里需要沉淀内容、建立规则来维持活力.....这些思考,给我们提供了很重要的理论支撑和方向感,帮我们少走了不少弯路,尤其是梳理产品逻辑的时候。”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嚯,真这么有用?倒是没听你说过。”张曼曼挠挠头,
“因为,总感觉,不如当面向感谢来的真诚。^z¨h¢a*o_h/a\o~z^h^a~n,.?c¢o-m-”
“别啊,我看,感谢就先放一边,来点干的,给点咨询费。”李乐笑道。
“我要给的,他没要啊。”
“啥?”李乐冲张曼曼一瞪眼,“嘿,你个败家玩意儿。”
“哎哎,别看我啊,这事儿我问过你,你说过,交个朋友。”
“我说过?”
“昂,用马主任的尿酸保证。”张曼曼举起一只手。
“哎呀,哎呀,这是错过了一个亿啊。”李乐叹气道。
“呵呵呵,现在也不晚。”小马哥也乐,“不过,一个亿我拿不出来,要不,你们说个数?”
“算了算了,都说了,交个朋友,要有心,等以后去鹏城,吃喝玩乐一条龙吧。”
张曼曼点着头,冲小马哥道,“对,就是,吃喝玩乐,就你上次说的那个什么菀式服....”
“吁,吁,这可不能乱说。”泡尼马赶紧伸手扯张曼曼。
“嚯~~~~你们,聊的都这么open,这么刺激的?”
“没,没有,他瞎说的,呵呵呵。我,我们都是正经人。”
“噫~~~~”
这边角上,三人的笑闹声,引得不远处,正在进行着向上社交的一位注意,等瞧见坐在那儿,小山一样身材的圆寸脑袋,随即一愣。
一阵笑声过后,小马哥认真且诚恳道,“你们也知道,我这边是做社交软件的。以前我们更多是从技术实现和用户需求本身出发,比如怎么让更多人用起来,怎么解决即时通讯的问题。但你们的研究,让我们跳出来看到更底层的东西。”
“网络上的互动,其实是在复制甚至重构现实中的社会关系网。用户不是孤立的点,他们天然地会寻找圈子、建立规则、形成文化。理解了这些为什么,再去设计怎么做。”
“比如群管理工具、兴趣标签、内容沉淀功能,有了理论的支撑,心里就更有底了。真的,很感谢你们提供的视角。”
李乐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了然,“小马哥,客气了。理论是死的,应用才是活的。你们能敏锐地捕捉到这些社会结构在网络空间映射的可能性,并转化为实际的产品功能,这才是关键。”
“差序格局也好,弱连接价值也好,最终能在球球这个平台上跑起来,是你们工程化落地的本事。”
“是,”张曼曼接过,带着兴奋,“看你们的群功能迭代,从基础聊天,到文件共享,再到尝试做兴趣分类和推荐,就像在实验室里验证我们的模型一样,特别有意思,感觉你们是在用代码搭建一个社会学实验场。”
小马哥笑起来,带着点技术人的实在感,“哈哈,可以这么说。用户行为数据就是最好的反馈。不过挑战也大。”
“比如怎么平衡开放性和秩序?怎么避免一个群组活跃一阵子就沉寂下去?用户加入的群多了,信息过载怎么解决?这些都还在摸索。有时候看着活跃度曲线往下掉,真有点曼曼说的熵增那种无力感。”
“社群生命周期本就是常态,”李乐一摊手,“虚拟社区和现实组织一样,有生发、兴盛、沉寂甚至消亡的过程。”
“关键在于能否在核心目标达成或情感载体失效前,找到新的价值锚点,或者设计更灵活的容器。”
“嗯。”小马哥深以为然,“所以我们也在想,能不能做些工具,让用户自己更容易找到同类、建立规则,或者让有价值的信息更容易沉淀下来被后来者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