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这次一下启动了三十万大军。
这里面有很多的军队的,都是暗中召集起来的。当然,他也知道,这种大规模的征兵行动并不可能完全躲避风国的耳目。但是……除了很少数的几个人以外,基本上都不知道他具体到底召集了多少士兵。就算是领兵的那些将领。只有临时分配到了他手里有多少兵,这个时候他才能知道自己统领多少人。以前,曹操也实行的都是私兵。每个将领都各自有属于自己的兵,当然很多将领也都是带兵过来投奔他的。曹操一开始也并没有觉得这有什么不对的。就算是以后打下天下来了。也不应该是他一个人的天下,大家都有份。可后来他看见了潘凤的兵制,他似乎也是在一下醒悟了过来。“不对,不对,这是不对的啊!”因此,曹操也开始学习潘凤,将兵力都给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将领不再拥有属于自己的兵力。以前有很多的将领都是带兵来加入他的,他也不好意思直接去夺其兵权吧。因此,在打仗之后,他通常都是让这些人先上,等到这些人手里的兵力都被打光之后。再收拢入府,接着,在实行分配。这样就能够避免掉很多麻烦了。在收兵入府之后,可说是能够看见很明显的两个优势。其中一个优势,自然就是他作为主公的权利更加牢固,将整个天下给变成了他一个人天下的了。第二个优势就是,造反的人明显减少了很多。以前,各个将领的手里都是有兵,都是自己的兵,他们就是主公,想要造反就造反。其中最为典型就是昌豨了,以前是和臧霸一起来投降曹操的。当然,也都是带兵前来。曹操就封他做了一个太守。结果,这王八蛋仗着手里的有兵力,一旦魏国内部出现了一点儿变故,他立刻就开始造反。曹操派人去平定。他一见打不过了,立刻投降。回头就再次造反。最后,曹操也是忍无可忍,这才将昌豨给直接宰了。而现在……兵权被收拢之后。造反这种事儿,就一下少了很多,立竿见影的效果。当然。有好处也是有坏处的。坏处就是,全面收拢兵权之后,财政支出巨大。以前每个将领手里的私兵,曹操平时是不需要发放俸禄的。这些兵都是那些将领各自来养着。只要需要打仗的时候,这个时候将领要出兵了,曹操才会发钱发粮。等到仗打完了,就不需要再继续发放俸禄了。因此,巨大的财政支出,就能够立刻得到缓解。而现在……所有的时刻,都需要发俸,发粮,就好像时刻都保持在战争状态。他们魏国的国库根本就撑不住的。潘凤能够支撑……是因为他将整个天下的税收,都给收入到了自己的口袋里。而曹操的麾下,不知道分封出了多少的侯爵,税收根本就没办法完全进入到他的口袋里。他能够学潘凤那样。将封出去的那些爵位都给收回来吗?很明显。不能。要是把爵位都给收回来了,那些原本跟着他一起打天下的,最为亲密的盟友也会跟他翻脸。 这就让他明明知道潘凤的体制更好。但他却不能完全摒弃掉自己的体制,而去选择潘凤所实行的那体制。曹操也不止一次感叹过,“风军的体制,远超我国五十年也!”他甚至都不知道,用五十年能不能完全将魏国的体制给改变成风军的体制。曹操也是在尽力的改革现在的军制,在他的手里将军制给改革过来的话,就不用留给后人了。显然。他并不相信后人的智慧。他想要自己来昨晚一切。他一直都是这样的一个人,他并不相信任何人,他真正能够信任的就只有他自己。曹操能够感觉到他面前,似乎,是波涛的洪流,而他就在那波涛的洪流之中,扛着一切逆流而行。当年反董的时候。他也是第一个站在逆流风口之上,逆流而行的人。不过,那个时候他还很年轻,可现在……曹操的嘴里微微呢喃着,就算他也不得不承认,“我老了。”“但我还没死!”曹操一出手就是大手笔,三十万人浩浩荡荡朝着风国进发。……文钦手里分到了五千人。但他这五千人不一样,乃是精兵。这是曹操对他的特别照顾。这五千精兵要是运用得好的话,完全能够当做五万人。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