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方面军司令戈尔斯基元帅,是一名坚定的布尔什维克。ˉ看~*书ee:君2? (;免>{费\$/阅×读t`
自从来到哈萨克方面军,戈尔斯基彻底弄明白了自己手里的实力之后,就在想办法了解他的对手。
而东北国防军或许是因为实力强大而充满自信的原因,封一飞居然邀请戈尔斯基参观阿拉木图方面军的军事训练和对抗演习。
参加了几次这样的活动之后,戈尔斯基不得不承认,东北国防军无论从装备水平,单兵作战能力还是班排连营级别的战术演练都要比哈萨克方面军强上不少。
正是有了对东北国防军实的正确认识,才让戈尔斯基在战事开始的时候,总是想方设法地拖延这一个方向战事的发生。
而且,在认识到就算是自己拥有双倍兵力,想要击败封一飞的阿拉木图方面军也几乎是不可能。
当然,戈尔斯基更是很清楚,他的哈萨克方面军在规模上根本不可能拥有阿拉木图方面军的两倍。
那么,也就是说,真要打起来,输的很有可能会是自己的哈萨克方面军。
联盟的哈萨克方面军,作为目前联盟仅有的两支战略部队。
它存在的意义就是和封一飞的阿拉木图方面军对峙。
或者说是,趁机收回联盟在中亚地区失去的土地。
然而现在的情况却是,你打不过对方,你还怎么收复这些失地?
真要打起来了,不被对方击败就是戈尔斯基所追求的。
为了守住联盟在中亚的利益,哈萨克方面军必须死死地钉在它如今的位置。
且不会被它的对手击败。
于是,戈尔斯基就做出了一个违背莫斯科意志的事情。
莫斯科成立哈萨克方面军的目的就是夺回失地,但是戈尔斯基却认为哈萨克方面军的当务之急却是确保联盟在中亚的国土不会再度丢失。
哈萨克方面军,一支进攻型的野战方面军,生生被戈尔斯基改造成了一支防御部队。
甚至连那些坦克部队,都成了防御部队,每一辆坦克都拥有属于它自己的坦克掩体。
而作为重中之重的空军基地,隶属于哈萨克方面军的十个机场更是被戈尔斯基严密地保护着。
这些机场不仅在部队的后方,每个机场都配备了一个师的兵力。
而在这些机场之间,则是几个坦克师担任机动防御的职责,一旦那个机场出了意外,戈尔斯基要求必须有一个坦克师能够在一个小时内赶到现场。~卡+卡*小¢说*网_ !更,新\最_全?
而且这些守备机场的野战师本身就拥有一个坦克团,一个炮兵团,四个步兵团,可谓是实力强大。
戈尔斯基专门研究过东北国防军的战法,每次大战之初,东北国防军几乎都会解除掉对方的空中威胁。
作为一个联盟元帅,戈尔斯基也很清楚空军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
如果自己的这十个空军机场被东北国防军摧毁了,那么自己的哈萨克方面军就更加不是封一飞阿拉木图方面军的对手了。
而且,一旦对方解决了自己的这十个空军基地,那也就意味着对方要立马对自己的哈萨克方面军动手了。
到达哈萨克的戈尔斯基很清楚,联盟成立哈萨克方面军的最高目的是为了收回失地,基本目的则是守住联盟的中亚利益,不让周浩所部在中亚扩张。
然而,到了最近,联盟居然加入了对周浩所部的联合围攻之中。
能够围攻周浩所部,戈尔斯基当然也很是喜闻乐见的。
如果在自己这个方向能够再度增兵百万,让自己能够掌控的部队达到两百万,戈尔斯基还是很有把握解决几十万兵力的封一飞所部。
到时候,不要说拿回那些联盟在中亚曾经失去的土地,就算拿下华夏的西北地区也不是不可能。
毕竟,到时候进攻周浩所部的也不仅仅是他们这一路。
然而,等到大战真正开始的时候,戈尔斯基才悲哀地发现,大中华地区看上去是两个独立的政权,他们在军事统筹上居然能够做到协调一致。
周浩虽然没有进行军事总动员,解放军的几百万大军却进入了一级战备状态,而且居然有大量的解放军部队进入封一飞所部。
尽管联盟增援了几十万大军,距离戈尔斯基的期望值还相差很远。
在没有必胜的把握之前,戈尔斯基根本就不敢轻举妄动。
戈尔斯基的这种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态度,让联盟大统领恨得牙痒痒。
眼看朱可夫和他的西伯利亚方面军被朱三所部打得节节败退,在中亚,戈尔斯基和他的哈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