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身,你不是春风得意,满面红光吗?”
“.”裴液这倒无法反驳,实际他也没想到老人把那场对话记了这么久,并没准备怎么进行这个话题。
所幸老人也就此停口了,面前已是九层。平日封起的门此时已经打开,那些平日常开的门路需要毯与花来显示此时的特殊,但对这副门楣来说,只要开启,就已足够庄重了。
裴液是第一次来到这个地方。
与前八层在结构上已有不同——楼梯并非直上直下,而是九曲回廊一般,通往许多不同的小阁楼。
隋再华也暂时立住了脚步,静静看着里面。
裴液有些懵然,他理应是东道主,但这地方.他哪里来过。
还好隋再华只是暂暂停了一下,便又立刻抬脚迈步了,径直向前,丝毫不为岔路所迷。
裴液跟在后面,片刻之后,明白了何为翰阁。
“‘翰’就是笔墨文章,里面留有历任刺史的笔迹。”少女当时跟他解释道。
果然,如今踏上这一层,四壁之上,诸多新旧大小不一的纸张挂在壁上,上面墨迹也有新有旧,俱都被郑重完整地保护了起来。
授魁之典布置已毕,礼官已在静等,但身后大人们还未到达,两人便暂时闲立。
裴液立到墙边一瞧,第一张卷轴已然泛黄,末尾落款是“丙寅之冬”。裴液实在怔了下,掐指一惊:“这岂不是.七十多年前了?这楼有这么久吗?”
隋再华笑:“自然不是,博望园二十多年前才开始营建,前面这些历任官员的墨迹,是翰阁修成后才收集进来的。”
“.哦。”裴液缓缓点头,“二十多年前”
他喃喃着找到一处很短的墨迹之前,上面落款是“锁鳞丁巳之秋·俞朝采。”
“那就是这一任刺史了。”少年喃喃自语。
却见隋再华也正站在这副墨迹之前,静静看着。
“认得吗?”老人看着这短短十六个字。
裴液觉得自己本来应该认得的,但显然此人在书法上有所造诣,风格颇为独特,于是裴液又不认得了。
他勉强蹙眉道:“古”
“古来志士,先穷后忧;人生在世,击楫中流。”
隋再华读罢,转身向前道:“后来,此人为奸臣所害。”
“.”
此时,后面稀稀落落一群官员才跟了上来。
一入此阁,便纷纷肃静。
诸官以品级职位列位两方,隋再华、赵章、常致远三人立于屋中尽头。
裴液静立于阁厅中心。
楼上展了下旗,博望园中锣鼓一寂。阁中鼎香静燃,礼官持册念道:“奉怀参选之人裴液,生年十七,武艺优卓,由县令常致远推举——常大人,此人可合参比之资格?”
裴液心中一跳——杨颜还和他说想拿魁首之奖励,此时他才知道,这真是两个少年听之使人发笑的打算。
常致远肃容道:“裴液生长奉怀,无罪无案,来历清白。”
“请常大人签印。”
常致远签过,礼官持册继续道:“常大人在此,已验明正身,请武魁前往临风台。”
这环节少女昨夜大略和他说过,礼官也提前递过流程,裴液转身,果见此厅尽头,正有一方台子探出楼外。
裴液提步而去,视野天光渐明,直到立于此台之上,少年一时临风怔然。
城南地势本来便高,其上再筑九层之台,乃是高临博望,目极云天,脚下正是南北大街,往前而望,纵横百路千巷,楼屋鳞鳞排列,尽头,已是高耸城墙。
真是看尽博望。
低下头,人们已尽数跟来,缓缓聚于街巷之中,几乎堵满了七八条巷子,一眼望去,俱是人头攒动。
此时见少年踏上台来,无数人挥手相呼。
而后,身后浑厚的唱声响起,不知传出去多远:“辛巳年博望金秋武魁,奉怀裴液,已验明正身,魁首无疑!现为之颁礼——第一礼,银一百两!”
脚下响起呼声,一位公差将一盘银子搬出放在了裴液身旁。
裴液余光瞧了两眼,到底知道这时不应去碰。
“第二礼,登阶丹一枚!”
公差捧盘而出,再次一枚精致的小盒再次放在了裴液身边的桌上。
这个盒子裴液已不是第一次见到,这枚丹药再配合琉璃龙血,可以令他短期内就直奔五生之境。
“第三礼,授铜雀侠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