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世杰最后看向楚健,等待楚健的结论。-g/g~d\b?o,o?k¨.!c!o*m\
楚健开口道:“碑是假的,旁边的拓片是真的。”
嗯?
沈世杰一听,连忙靠近观察旁边的拓片。
“拓片就是那张纸吗?”李富贵问道。
他是真不懂这些。
楚健点头:“嗯!是将碑文石刻、青铜器等文物的形状及其上面的文字、图案拓下来的纸片。”
它是我国一项古老的传统技艺,是使用宣纸和墨汁,将碑文、器皿上的文字或图案,清晰地拷贝出来的一种技能。
广义的拓片就是将宣纸蒙在器物表面用墨拓印来记录花纹和文字,数量、内容之丰富可谓包罗万象,如甲骨青铜、碑刻墓志、摩崖造像、钱币画像等。
狭义的拓片主要指碑拓。
许多已散失毁坏的碑刻,因有拓片传世,才能感受原碑刻的内容及风采。
“石碑都是假的,拓印下来的拓片应该也不真吧?”高起航提出质疑。
这其实也是沈世杰心中的质疑,但碍于对楚哥的信任,他还是认真观察起来。+w`d?s,c¢w¨.·n¢e_t^
然后,他惊奇地发现,拓片的年代比石碑还要久远。
楚健笑道:“万一那石碑是根据拓片仿制的呢?”
此话一出,犹如大钟在沈世杰的脑中敲醒。他一拍脑袋,是啊!也不是没有这种可能。所以,拓片可能是真的,但石碑是假的。
如此一来,合理了。
难怪,石碑上的碑文看着刻意,仿得有点不尽人意。而拓片上的文字却很自然,点画爽利挺秀,骨力遒劲,结体严紧。
“从上面拓印下来的纸张也值钱吗?”
如果这都值钱,那岂不是可以不断拓印?搞个一万几千张,跟复印没啥区别,发财了。
高起航想到了古字画:“是不是跟古字画一样。”
“有点类似,拓片的珍贵程度,取决于碑帖拓片属于祖本、孤本、珍本、善本,一旦流传有序,自然喜欢者众。
物以稀为贵!这放在任何艺术品上都适用。”楚健说道。
此外,载历史典故或与历史事件有关的碑帖极具收藏价值,例如《大唐中兴颂》。
以及拓片的年代。
比如宋拓流传至今数量十分稀少,自然珍贵。?y^o?u!s,h/u/l\o^u`./c~o\m/尤其是原碑已损毁,拓片存世很少且不可再生,价值也会较高。
跟古字画差不多,如果有名人题跋,不仅对拓本真伪的判定确有帮助,对拓本的价值提升也有帮助。
像《汉莱子侯刻石》初拓本拍出 2070 万元的原因,主要在于上面的题跋。
题跋内容往往是对碑拓的考证,题跋者不乏历代学问大家,本身的墨宝也很珍贵,因此题跋会给原拓片增添书法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
“楚哥,你看这拓片上还有题跋,只是不知这个赵明诚是谁。”沈世杰惊讶道。
作为行内人,也清楚知道,拓片和古字画一般,多了题跋,价值能水涨船高。最好是名人题跋,只是沈世杰一时半会想不出赵明诚是哪位历史名人。
楚健告诉他:“赵明诚是李清照的丈夫。”
一说李清照,沈世杰知道了。
毕竟读书的时候没少背李清照的诗词,历史上鼎鼎有名的才女。
很少人了解,李清照除了是宋代才女,她两夫妇还是古代收藏界里的“扛把子”。
“啊!李清照的丈夫喜欢收藏这些?”沈世杰诧异道。
“不止李清照的丈夫,他们两口子是拓片的狂热收藏者。”楚健笑道。
实际上,李清照本对收藏并没有多大的兴趣,但却嫁给了对收藏几近痴迷的赵明诚,夫妇二人便一同在收藏之路上越走越远,收藏的文物越来越多。
据说,两人婚后二人的经济并不宽裕,常常节衣缩食地去买他们喜欢的字画、古籍、拓片、玩物等等,没钱便把家中的衣服或首饰拿去当铺当掉,换回500铜钱,然后跑去大相国寺的庙会上购买碑文,然后喜滋滋地捧回家欣赏、整理。
当买回来的东西越来越多,于是夫妇二人便建了“归来堂”用以专门存放那些宝物。
那不是小屋子呀!而是十几间大屋子,书籍都以甲乙丙丁来分类收纳管理,其它屋子则分门别类地其他古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