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咱们说过,阳神之中,有对人世有大贡献的智者贤者,有那些皈依正道的精怪,还有便是玄门中死去的修士。
这些人不像本部五倡兵马那样头脑简单,想法自然就多。
“以你的聪明,或许你现在就能想到他的来历。”班诺禅师看着我道。
“禅宗高人,死后拜入五倡兵马。”我道。
“千年前有一人,这个人曾是玄门的传奇,其名为任天道,初从文,十七岁金榜题名,而后挂印辞官入龙虎山修道,三年达一品,五年半步宗师,而后游历天下,弃道从禅,半年开悟得道入神相,其神相即为地藏,而后觉得我佛不渡世人,再次弃佛而去,游历天下不知所踪。 这个人便是他,也就是从他留下的信息行局里,我们才知道他的身份,知道了他后来游历天下之后的事情,他在游历天下之后,再次顿悟人之渺小,人于天地之间如同沧海一粟,终于在昆仑山上修行圆满白日飞升,不过就像他那不羁的人生一样,他说上天为仙虽享永生极乐,然而入天之后便有天条约束,不似人间逍遥游,他竟然选择了过天门而不入,选择了一个本是修士最下阶的成仙之道,自行兵解。”班诺禅师说道。
这样的人生。
只能用一句彪悍来形容。
从文及第。
修道半步宗师。
修禅半年入神相。
三教通融,盖世奇才。
最狠的是,他既没有成为儒学的圣人,也没有成为道门的宗师,更没有达到佛门之中离立地成佛最近的无我之境。
似乎每次都在大成之外的临门一脚退却放弃。
这样的人生在很多人看来都是遗憾的,明明可以轻松得道,却每次都在即将成功的时候自我放逐。
或许这样的心态,反而是对应所谓的佛法无边道法自然?
多少人求道而不得,问佛而不达。
他倒好,我不求道道自来,我不问佛佛自渡。
昆仑山上天门大开,过天门而不入,不做天上客,自行兵解,只愿做地上逍遥仙。
何谓兵解成仙?
其实就像是班诺禅师说的,这是太多修士无奈的下等成仙之法。 在修为无法达到白日飞升之境的时候,兵解身体,灵魂继续修炼,不入轮回,不问世事,但是其再无精进的可能,不能达到修行的最高境界,成为游荡于天地间的灵体。
这跟灵魂和阳神还是有本质区别的。
他不算是死了,也不算是活着,不算是灵魂,也不算是人身。
他舍弃身体的同时便等同于是舍弃了因果六道轮回,他只能在天地间游荡,直到消亡,这个消亡便等同于是形神俱灭。
可以说这种状态其实不人不鬼不神。
只有前生,却讲不了未来。
因此被誉为是最末等最无奈的成仙法。
对此,我也只能是竖起了大拇指道:“只能说是奇人,其实这种性格的人,往往是最适合修炼的,因为这种人天性洒脱,没有执念,修炼的意义在于消灭我执,他没有儒家要为天下苍生的执念,没有道门济世成仙的执念,没有佛门渡人的执念,没有我执,修炼反而事半功倍。这种人得道,一点都不让人羡慕。”
班诺禅师也是点头道:“没错,所以任天道才会被誉为千古奇人,人人羡慕任天道,人人都想成为任天道,却没有人能成为任天道,他的故事虽然洒脱传奇,可是却没有被玄门传颂,更没有被世人熟知,因为没有人可以做成他那样,没有人拥有他的天资,而他的率性和洒脱往往还会让后辈之人趋之如骛的学习,到头来反而是画虎不成反类犬,所以任天道成了一个不能谈的话题,大家都默契的认为,学他只会耽误影响修行。”
顿了顿,班诺禅师道:“任天道兵解之后,要做人间逍遥的散仙,可是这世间所有的荣华富贵喜怒哀乐名山大川他的这辈子都已经感悟完了,对于修行,他也已经达到了白日飞升天门大开的最高境界,这个世界上已经没有他感兴趣的,也没有任何值得他修行的地方,直到他飘荡至了五倡兵马驻守的铁刹山,他看到了这群以不灭战意存留在人间的战魂,他忽然有了修炼的方向,这个方向便是——既然这世间没有适合这帮战魂修炼的功法,为何他不能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