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催化的边界效应讲起。” 她轻点遥控器,墙面瞬间化作浩瀚宇宙,无数化学分子模型如星辰般悬浮。前排扎着马尾的女生瞪大眼睛:“顾教授,这和课本上的示意图完全不一样!”
“因为知识不该被禁锢在纸张里。” 顾允希笑着转动虚拟坐标轴,分子链随之重组,“就像你们的思维,要敢于突破预设的框架。”
教室里响起此起彼伏的惊叹,后排男生悄悄举起手机拍摄,屏幕映出他兴奋的侧脸。
课间休息时,实验记录本堆上了学生们的提问便签。
顾允希翻到张手绘的分子结构图,旁边写着:“老师,这样的改良方案可行吗?”
她抬头望向正在饮水机前接水的短发男生,对方慌忙低头,耳尖泛红。
这让她想起实验室团队成员汇报成果时的自信模样,截然不同的青涩与热忱,却同样令人动容。
实验室里的研究工作也在稳步推进。
顾允希带着研究生们调试新型催化剂时,总会想起三号反应釜前的孤军奋战。
此刻她看着学生们围在操作台边争论数据,有人举着光谱分析仪的手还在发抖,却固执地重复检测流程。
“别急,” 她递过护目镜,“科研不是百米冲刺,是和时间的马拉松。”
校园广播里传来社团招新的音乐,顾允希抱着实验报告走过紫藤长廊。
几个学生突然从拐角冲出,举着海报:“顾教授!我们化学社要办趣味实验展,能请您当评委吗?”
她望着海报上歪歪扭扭的元素周期表,恍惚看见曾经的自己在实验室通宵布置科普展台的身影。
深夜的办公室,台灯将她的影子投在堆满论文的墙壁上。
手机震动,是学生发来消息:“老师,今天的课像打开了新世界!原来化学可以这么浪漫!” 男生笑着回复,窗外的月光正爬上实验楼的尖顶,与实验室里彻夜不熄的灯光遥相呼应。
周末的实验室里,本科生们叽叽喳喳地围着离心机。
“顾教授快看!我们制出的荧光材料会随着音乐变色!” 男生兴奋地播放摇滚乐,培养皿中的液体立刻从幽蓝转为热烈的赤红。
顾允希记录数据的手顿了顿,这种充满创意的实验设计,在严谨的科研团队中很难见到。
银杏叶开始飘落时,顾允希收到了学生们联名制作的纪念册。
扉页是全班的手印组成的元素符号,内页贴满课堂笔记、实验照片,还有稚嫩的涂鸦:“原来以为教授都是严肃的老学究,没想到您带我们在知识宇宙里冒险!”
她摩挲着纸张,窗外的秋风卷起一片落叶,正巧落在纪念册封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