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有见下定决心的说道:“仁多将军,皇后既然来了,一定想解决一些问题。如果非要如此,那不如我去报请皇后,我们花点时间从盐州绕过去往宥州,至于盐州,就拜托将军守住了!”这已有胁迫之意,我们不管盐州,就去宥州,杨家军怎么动他们决定不来。
仁多保忠不想事情又这么回到起点,这个态势他情况更糟,仁多阿南的一万精骑已经漏了脸出来,杨家军一定在耶律南仙到达宥州后强攻盐州,因为那个时候张蕴有时间放弃宥州收缩,拖着西夏援军就好。等盐州打出个结果。
仁多保忠脸色阴晴不定思索良久,突然道:“我让仁多阿南东去,晚间直接折返,夹击杨家军。至于杨家军会不会移师我就不清楚了。”
萧有见在脑子里过了一片,这也是个办法,如果杨家军移师那就最好,要破杨家军阵只能在运动中。
耶律南仙不得不接受这个建议,时间不在她这里,宥州岌岌可危,张蕴攻势很猛。她没太多时间和仁多保忠耗着,更没时间和对面该死的杨元奇这样对峙。
……
仁多阿南骑兵出动了,奔向宥州。这时候杨家军是拦不住的,大漠作战,这是宋军步兵天然的短处。耶律南仙把队伍在东面摆开也让杨元奇心有所忌,战术上绝不能轻视对方。
杨元奇沉下心思,双拳一握,要战便战!
杨元奇道:“告知张蕴将军,盐州骑兵可能东进,让他自己小心。我们过宥州去,不过时间要晚上几天。”在西夏铁骑的围堵下,他不能大踏步的转进。他得一步一个脚印走过去,把决战放在宥州或者去宥州的路上。
战事从来就是瞬息万变,没有人能远在千里运筹帷幄。
……
萧有见见杨家军大营开始撤下防御收拾就知道杨家的选择,他们不得不去宥州。
耶律南仙脸上也现出喜色:“等他们出发,我们就冲击?”萧有见摇头:“太早,跟过去,明天清晨发动攻势,这样仁多阿南也会离我们更近一些。”
耶律南仙通谋略懂计谋,在临阵对战上却急缺经验,她实在比梁太后更睿智,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
……
杨元奇下令:“刘仲武和张伯奋部在前,速度压下来,和平夏军保持距离。杨再兴殿后,阵势不能散,拒马枪车厢等放在最后,防止西夏中央禁卫军追袭。武松部在左侧,也就是北面护住中军,杨震,你找朱应拉上一千人加上你的监军队在右侧。朱武,你去协调刘仲武和张伯奋部,注意按平夏军的速度行进,宁可慢不能快,阵势绝不能散。这几天时间张蕴将军会给我们争取到。” 行进中的军队最容易遇袭。
“诺……”
朱应道:“我让医疗营跟着你,小娘夫人也在。”
杨元奇点头“下次不准她来!”出战前他还叮嘱过不让她来,倒不是有多危险,何必呢?!
朱应答不上来,他拦不住张小娘,旁边吴用道:“杨头,这你得和老夫人说!”
杨元奇“嗯!”
……
盐州和宥州中间这片广袤的平地,晌午时分,宋夏一场以步抗骑的对决正式上演。
西夏中央禁卫军原本打算佛晓冲击,但看到在短短休息的这三个时辰中,杨家军还是把营盘扎得极其稳健,他们延后了这次攻势。别小看这几个时辰,杨家军等于好好的多休息了一会。
耶律南仙几乎一把就压上了全部赌注,五千中央禁卫军直冲杨家军侧翼武松部,这个选择没有错误,前面张伯奋和刘仲武部他们得绕前攻击,后方杨家军兵势太厚,不如打击侧翼。
战斗开始时分,西夏军是占据优势的,战略选择在杨元奇,战术选择上在西夏。杨元奇看着北侧战场不知道是笑还是哭,他以为这场战事会拖到宥州,城头城下两个地方,一处战场,双方攻守拉锯,西夏援军不急着决战,拖着宋军,看谁最后撑得久或者提前放弃。只能说他们对宥州守军没有信心,或者耶律南仙还是把他当软柿子。
杨元奇的反应非常快,在西夏冲击的同时,他就调前方刘仲武部往侧面挤压过来,减轻武松部正面压力。
宋军精于器械,杨家后勤军更是如此。他们来不及把厢车拉到武松部最前方,就在后面布阵,拦阻砍杀漏过来的骑兵。给后面器械组装的空间。高俅这时候发现攻城的投石车以另外一种简易的方式组装,没那么高木臂没那么长,组装起来方便快捷多了。
杨元奇看着前方阵线不乱,心思大定。对旁边紧张的脸色发白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