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锣鼓巷,离西直门更远的老四合院里,住着许多老年住户。
世间百态都能在这里看到。
冬天明的晚,老人们早早就起来堆火了。
没办法,老人醒的早,而且也怕冷。
女人们在院子里烧着炉子烧水做饭。院子里弥漫着木柴燃烧的烟火气,混杂着饭菜的香气。
有钱的用煤,没钱的就得家里的爷们找柴火去,能找到,其实也有限,最后都得从牙缝里抠出来点钱买柴火。
尤凤霞没怎么见过这样的生活场景, 有点奇怪为什么韩飞带她来这边。
“歇一会……”她还有点疼呢。
韩飞毫不客气的背起她:“在我背上歇歇……”
“你为啥不去你住的那个四合院?”尤凤霞满好奇的。
“因为……他们混的再不好,一家里也至少有一个正经上班的,双职工家庭也有不少。而这边四合院的……”韩飞的话沉重起来。
职位终究是有限的,一个坑有好几个萝卜盯着。
有人是双职工家庭,就有人家里没职工。
这些院里面艰苦维生的老人家才是韩飞关注的对象。
他们的子女无正经工作,只能靠些零工短工勉强度日。
虽然是陌生面孔,但是韩飞和尤凤霞的气质就不像坏人,老人们都不怎么警惕,还以为他们是来招人的,有几个晒太阳的老婆婆还想要帮忙。
韩飞以此为切入口,和老婆婆攀谈起来。“老人家,今天的太阳不错哈……”
“哈哈,就是说嘛,外面比屋里暖和多了!”老婆婆笑了,岁月的痕迹在其脸上刻出一朵花。
尤凤霞沉默了。
外面虽然有阳光,可是也有攒心北风,除非没有一点取暖措施,否则谁会待在外面?
这时候,一个小孩子从这边跑过。
老太太叫到:“李小子!棉裤呢?不怕小鸟冻坏了!”
那小孩只能尽可能的把上半身的棉袄往下拉,以期待能挡住凉风:“裤子我哥穿着呢!他拉不出来,我憋不住啦!”
好家伙,兄弟俩用一身过冬衣裳!
老太太想整个被子,可是小男孩一溜烟跑走了。
“老李家三个小子……穷辣辣的,不容易啊……”
三个小子合穿一身衣裳!
韩飞都沉默了。
没办法,这是阵痛。
这时候,一个大爷背着筐过来。
韩飞下意识看了一眼,里面的,是烂菜叶。
最近的菜市场离这也不近,估计这大爷每天清晨五点就得爬起来,顶黑天背着一个竹筐到附近的菜市。
老大爷手上冻疮不少,干这活计时间绝对不短。
“老李,半框菜叶换柴火……”
“那你得多给我点菜叶,我孙子干吃东西拉不出来了……”
当所有的资源都变得贫瘠的时候,反倒没人算计了,大家都互帮互助,绝对没人勾心斗角。
老婆婆守着李家两兄弟出来的时机,给这俩小子罩了个大毛毯:“回头拿给我,别弄脏了!”
“谢谢奶奶!”x2
这样富有生活气息的交谈本来应该让人感到温馨。本来。
尤凤霞忍不住问老婆婆:“他们家里的男人呢?都出去上班了?”
“都去扛麻包了,只不过,这活也得抢……”老婆婆说的很轻松,韩飞尤凤霞听得很沉重。
出了这个院子,在他们面前的是连绵的一片院子。
尤凤霞沉默了,她有些不知所措。
韩飞搂住她,轻声安慰。
“冬天,对于老人来说是最难熬的季节了。所以,建厂工作要加紧,加快。”
“可是要大范围供暖,至少要等到明年……”尤凤霞看老婆婆在风中发抖,心里很不是滋味。
“所以需要加快建设,比如说扩大招工人数,又比如说,削减工资,减少工作时间,但是管一天三顿饭。”
在古代,这样的方法叫以工代赈。
“对哦!工作时间减少,但是相对应的,干活的人就多了。这些掏苦力的老爷们儿饭量再大也不用小家庭承担……”尤凤霞轻松get到韩飞的意思。
最重要的是,去扛麻包工作收入不固定,而且消耗身体,而参加建厂工作工资稳定,不用担心取暖成本。
韩飞轻抚她的脑袋表示鼓励:“钢厂的食堂有了改变,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