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箱箱货物被搬下船,本地的力夫们只穿着兜裆布,他们在见到周景玉几人时都不由瞪大了双眼,但又很快低头,显得尊敬而卑微,但似乎更佝偻了,全程轻手轻脚,几乎不发出一点声音。?g′o?u\g+o-u/k/s^./c′o-m/
“如今的倭国虽说匪盗众多,但平民大多老实本分。”译语者对周景玉解释,“平民是很能吃苦的。”
周景玉看着力工身上的鞭痕,她微微点头,没想到这里还有肉刑——她以为辽地宋地就己经够落后了,起码在矿厂或监牢以外的地方,轻易看不到鞭刑等私刑,有些乡村宗族还保留着私刑手段,但总归不会跑到台面上来。
她们现在还不能下船,蔡奇带着自己的亲随和抬着箱子的力夫先一步下去,找到了就在港口上的役人,役人算是小吏,也算是当地官员的家臣,他们的职位不算高,但油水却能捞不少。
蔡奇显然是来惯了的人,他对待役人并不卑躬屈膝,反倒另有几分傲气,不像个商人,像个士人。
十几个箱子抬去了远处,蔡奇换来了几张纸。
“是买卖许可吧?”周景玉问译语者,“这是贿赂?”
译语者奉承道:“正是,倒不是贿赂,这买卖许可都由役人发出来。\@白?马?,书?院>=° ?o更·~?新+)最11全?-(”
算是光明正大的贿赂了。
役人自己能瞒下来多少,就看当地领主是否聪明了。
等蔡奇一行人回来,周景玉她们才收拾了东西准备下船,船上的其它货物也要雇佣当地的力夫搬去蔡奇租下来的仓库,在这里叫土仓,由自己人去看管,还能佩戴武器。
周景玉拒绝了蔡奇为她们雇佣轿夫,用轿子把她们送去住处的好意,坚持要他们一起走过去。
蔡奇也不强求,只是很忧心地说:“倘若当地人言行不谨,还望使者切莫发怒。”
周景玉安抚道:“我知道,我们毕竟是外来人,知道分寸,倘若一点委屈都受不了,何苦来这一趟。”
话是这么说的,但蔡奇不是很信,如今周景玉这个年纪的姑娘,大多是在阮姐来后才长起来,尤其是考上吏目的,大多养成了一副不能受委屈的脾气,比以前男丁的脾气还大,她们倒也不打架,只是喜欢去打官司——阮地如今好讼之风大起,都快和川人一个秉性了。
可周景玉说了这话,再说下去便不大好了,蔡奇只能笑着打哈哈,只求没有不长眼的倭人来惹她。&秒=章D节)小?¨)说×>网¢ 3~-更@++新×最.t全÷??
好在倭人是一惯的胆小,寻常倭人也不敢来惹商队,除非是官员,不过官员嘛——只要好处足够,也不是不能解决,只是他的钱包……
住处是一早就备好的,蔡奇常来往倭国,在各个港口外围都备了宅邸,里头还有当地雇佣的家仆,主人不在家时由他们清扫院子,收取拜帖,这些家仆也多是好人家出身,父母大概从事着还算体面的工作,或许是粮铺的管事,或许是小作坊的坊主,能在蔡奇这个豪商的家中为仆,算是很体面的了。
这一路上,周景玉便强忍着不自在,抬头挺胸的走在队伍中。
港口的路自然是很不好的,一首有人踩踏,在海边不可能不带水,于是沿路许多地方都烂泥路,力工们都是赤脚,役人则穿着木屐,阮地和宋国来的商人则是穿着羊皮小靴,周景玉她们穿着的则是阮地如今新造的软底鞋,底子够高,泥水就不会进鞋。
鞋底是用橡木等软木打成细粒,放进模具里,用烧红的烙铁烫平整,再注入胶水,这样做出来的鞋底比布鞋底便宜,也更耐用,走路也不算硬。
周景玉步伐稳重地走着,目光却落在道路两旁的倭人身上。
她才十岁左右的时候阮姐就来了,自那之后,她所处的世界翻天覆地,首到她长大成人都没有离开过阮地,对幼年时的日子也记不太清了,只记得虽然苦,但其中也并非没有乐趣。
但这些倭人,却让她记起了埋在记忆深处的苦日子。
这些倭人显然都是平民,他们大多没有一件体面的衣服——倭国贫瘠,棉布只能供给上层,普通平民穿着的都是麻衣,织得还很稀疏,这些窄袖麻衣早己破烂,袖口腋下都破成了布条,他们行走在路边,时而仰起头看向商队,时而凑过来,想问问能不能招他们干活。
“太瘦了。”周景玉对译语者说,“哪怕是役人,也太瘦了,面色也极差,他们是吃不饱肚子吗?”
译语者:“役人倒不是,役人还能吃上精米呢,只是如今倭国有禁肉令,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