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立场——我不喜欢新党,也不喜欢旧党。
那就怪不得人了。刘挚出手,王岩叟、王觌迅速跟进。程颐、程颢的徒子徒孙们纷纷帮手。大家打着司马光的旗号,把这大胡子赶出了汴京。你要问二程的门人为什么出手?答案是,苏大胡子先动的手,先撩者贱!不过如今,苏轼应该不会重蹈覆辙了。因为,他有靠山啊!张方平一直留在汴京,有着这个将其视作亲儿子一样看待的元老,手把手的教,他想犯错也没有机会。朝堂上,还有一个和苏轼的父亲苏洵拜过把子的苏颂在一边帮着照看。至少,在张方平、苏颂去世前。这大胡子很难再犯那种幼稚的低级错误。“话说回来……”赵煦站起身来:“朕也准备一下,明天和这大胡子好好谈谈了。”苏轼,赵煦是很看好的。虽然他是个大嘴巴子,一旦得意就很容易胡言乱语,不定时的就要碰一下雷区。但他能力是真的强!而且,经过乌台诗案后被贬地方的这些年。其实他也成熟了起来。看其在登州的所作所为,就很灵活。至少,他能抓住赵煦送的流量,并留下,那些因为汴京新报的造势,而想去当榜一大哥或者榜一富婆的豪商。让这些人,在登州是出钱又出力。同时,在对待海鱼和海盐的事情上,他的立场也非常灵活。面对有司的质疑和刁难,他已经会打太极拳了。最让赵煦意外的,还是苏轼主动上书请求,在登州设立市舶司,开港以对接高丽、日本的商贾。但仔细想想也不意外。苏轼在他的上上辈子,出知杭州的时候,就很灵活,忽悠人也是一套一套的了。他能通过众筹从杭州富户嘴里,抠出一大笔钱,建立养济院。他也能动员数十万人,疏浚西湖,修建起留存到现代的西湖十景之一的苏公堤。“先谈谈看……”……苏轼在自己的弟弟和迷弟们的簇拥下,回到汴京城内,苏辙早就已在汴京城的潘楼给哥哥订好了最好的位子。一行人登上潘楼的最高处。苏轼走到窗前,看着楼下车水马龙的繁荣市面。他远远的,就看到了一条非常奇怪的东西,蜿蜒着从马行街那边延伸出来,并直通城外。苏轼顿时好奇起来,问道:“子由,那是何物?”苏辙顺着苏轼的手指的方向看过去,答道:“兄长没听说吗?”“嗯?”“当今圣上将街道司从都水监中独立出来,并使其隶于开封府下,拜贾种民为提举汴京内外厢街道公事兼录事街道!”苏轼点点头,此事他在登州有所耳闻。那些从汴京去登州收鱼干的商贾,曾说过汴京城如今权力最大的,不是权知开封府,也非是汴京左右军巡使。而是街道司。按照那些人的说法,街道司什么事情都能管,而且管的很严。动辄打人、抓人、罚款。身为街道司的主官,贾种民本人更是经常带着他手底下那些如狼似虎的恶吏,在街头执法。总之,在那些人嘴里,这街道司就是又一个探事司一般的皇帝鹰犬、走狗。“那就是贾种民的杰作。”苏辙说道:“贾种民唤之曰:轨道!”“据说是仿秦代故事,用秦始皇当年所发明之物,最初是为了运输靖安坊拆卸的各种瓦砾、碎石、朽木,并从城外将砖瓦运入城中,以供靖安坊之汴京学府所用!”“而如今,其开始将之变成一个供人、货出入汴京之物!”“……”苏辙一边说,一边和苏轼介绍着这个今年五月开始勘探、建设,八月投入运行的新兴事物。苏轼却没怎么听了。他的脑子,被苏辙所说的‘仿秦始皇当年发明’所充斥。那可是秦始皇啊!虽然,历朝历代,都在骂秦政乃是恶政。可哪朝哪代,没在用秦政?前代柳宗元的《封建论》就已经说得很透彻了。大秦所开创的郡县制,才是中国的根本!也只有郡县制,才能长治久安。而苏轼和他的父亲苏洵,其实一直都对秦,有着一种非常复杂且莫名的情怀。父子两人都写过一篇名曰《六国论》的文章,足以说明问题!如今,苏轼骤然听到,汴京出现了一个仿秦代的东西,而且还是秦始皇时代的东西。他怎能不惊讶,又如何不激动?一颗心,顿时就砰砰砰的跳动起来。“子由怎么知道,那所谓‘轨道’是秦始皇所创?”苏轼忽然问道。苏辙愣了愣,然后道:“街道司的人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