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孙权缓缓站起身来,背负双手,悠然自得地踱着步子走向大殿门口。站定之后,他抬头仰望着湛蓝的天空,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感慨万千地道:“现今我大吴可谓是内忧外患不断,着实令朕忧心忡忡呐!”
见诸葛恪沉默不语,孙权又继续说道:“这外患嘛,想必你也是心知肚明的。那刘禅不出一年定会重整旗鼓、再度兴兵犯境。而至于这内忧……”说到此处,孙权稍稍停顿了一下,回头深深地看了一眼诸葛恪,才压低声音接着道:“朕看呐,有些人是觉得朕年事已高,行将就木,便按捺不住那颗想要篡权夺位的心喽!”
听闻此言,诸葛恪脸色骤变,连忙叩头请罪道:“陛下息怒,微臣相信朝中诸公皆是忠君爱国之士,断不会有此等忤逆之举。”
然而,孙权只是轻轻摆了摆手,冷笑着说道:“未必啊元逊,人心难测,世事无常。有些人为了权力地位,可是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的。”说罢,他再次将目光投向远处的天际,似乎在沉思着什么。
“元逊啊,朕深知你对朕那一片赤诚之心和忠贞不二的态度,但不得不说,你终究年纪尚轻,阅历也有所欠缺。这世间人心险恶、权谋纷争,朕着实担忧你会在不经意间坠入他人精心设计的陷阱之中却毫无察觉呀!”
诸葛恪闻得此言,赶忙拱手作揖,言辞恳切地回应道:“陛下请放心,微臣坚信只要谨遵陛下的旨意行事,便决然不会出现差错。”孙权听罢,龙颜大悦,喜不自禁地伸手轻轻拍了拍诸葛恪的肩膀,欣慰地说道:“好啊,元逊,你若当真能这般思量,朕自是欣喜万分。念及你这份赤胆忠心,朕决定再度对你予以提拔重用。”
诸葛恪闻言,惶恐不安,急忙双膝跪地,叩头谢罪并推辞道:“陛下啊,微臣承蒙陛下厚爱,已然恩重如山,实在不敢奢求更多的恩赐与荣宠了。”
孙权见状,连忙上前一步,亲自将其搀扶起来,语重心长地道:“元逊莫要过谦,朕如今正是急需得力之人襄助之时。以你之才能,理应担当重任。现今你身为中领军一职,朕欲进一步委你以统领禁军之大任,并加授你都督内外军事之权柄。望你切莫辜负朕之所托啊!”
诸葛恪感激涕零,再次拜倒在地,高声谢恩道:“多谢陛下天高地厚之恩德,微臣定当肝脑涂地,誓死报效陛下!”孙权微微颔首,目光如炬地注视着眼前这位年轻有为的臣子,郑重其事地叮嘱道:“元逊呐,朕今日可是将自身安危乃至整个国家社稷都交予你手了,切记从今往后,除朕之外,你无需听命于任何旁人,此乃重中之重,万不可有丝毫疏忽大意,明白否?”诸葛恪郑重点头应道:“微臣谨记在心,绝不敢有违圣意!”
缓缓地走出皇宫,诸葛恪面色凝重地登上马车。他静静地坐在车内,脑海里不断回想着刚刚发生的那惊心动魄的一幕,心中犹如翻江倒海一般,久久难以平静,始终感到忐忑不安。
时光如同沙漏中的细沙一般,一点一滴地流逝着。诸葛恪宛如一座雕塑般静静地坐在那里,眉头紧锁,深邃的眼眸凝视着远方,思绪如潮水般汹涌澎湃。周围的一切似乎都已与他隔绝,唯有脑海中的念头在不断交织、碰撞。
也不知过去了多久,也许是一刻钟,也许是一个时辰,甚至更久。终于,诸葛恪像是从一场漫长的梦境中苏醒过来似的,猛地拍了一下额头,脸上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
原来如此!经过长时间的深思熟虑,他终于洞悉了孙权此举背后隐藏的深意。孙权之所以会做出这样的安排,其真正的目的竟然是担心步骘和全琮等大臣手中所掌控的权力过于庞大,以至于对他那至高无上的皇位形成潜在的威胁。而自己,不过是孙权手中的一颗棋子罢了,被利用来牵制步骘、全琮等人,以分散他们手中的权力。待到时机成熟之时,孙权便可以毫不留情地将这些权臣逐个铲除。
想到这里,诸葛恪不禁在心中暗自惊叹:“真是个绝顶聪明的主意啊!”然而,与此同时,一股深深的忧虑涌上心头。因为此时此刻,他已经与步骘等人建立起了极为紧密的同盟关系,彼此之间相互依存、互为依靠。若要在此刻背弃这份盟约,违背曾经许下的诺言,不仅会背上不仁不义之名,更可能引发一系列难以预料的后果。可是,如果不按照孙权的意图行事,恐怕也难逃罪责。
刹那间,诸葛恪仿若被一层浓厚的迷雾所笼罩,每迈出一步都似深陷泥沼般艰难,前进后退皆无路可走,往左往右亦是举棋不定。到底该怎样做出选择,才能够既保障自身安然无恙,又不至于愧对那些始终信赖着自己的盟友们呢?这个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