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了新记录,达利和安迪·沃荷,也都只是并列三次而已。”
那一届威尼斯双年展,这些年来非议不小。
本来记者认为,答案已经很明显了,这只是一个顺理成章的回答。
只是一位“藏头露面的二流画家”罢了。
唐宁淡淡的说:“这是你们损失。”
“当然……”唐宁像是终于下定了决心。
记者咂咂嘴:“是堪比绿茵场上,罗纳尔多背起梅西那张球王背起球王的经典照片。那时只是有媒体这样预测。六年后,我们看到了真实的结果——一个奇迹。”
记者大笑:“抱歉,你知道我们是一家中立的艺术媒体,可不敢赞同这么有,有‘话题点’的说法。当然,我也不能否认,这个答案如何,恐怕真的得等到一百年后的人们才能回答了。”
唐宁的师公是晚清光绪年间成名,曹老先生也和唐宁一样,是他那一代的师兄弟姐妹里最小的一个。
曹老这一门的画家还都挺长寿。
和《油画》杂志社的所有编辑一样,记者本人就是位履历雄厚的艺术评论家。
按惯例,
《油画》杂志会剪辑采访中最有噱头和话题性的几个问题,以预告片的形式放出来,吸引更多的非严肃艺术爱好者订阅购买。
《油画》杂志封面人物最年轻的记录是一位意大利画家,他也是威尼斯双年展上历史最年轻的获奖者。
唐宁年纪小的优势不仅在于,她是曹老的关门弟子。
镜头里的唐宁鹅蛋脸,下巴微圆。
从社会地位上来说,唐宁已经是师兄妹中成就最高的那个。
唐宁很有镜头感的一指摄像机。
整个亚洲文化界,把所有对于百岁大宗师文化传承的厚望和期待,全部都寄托在了这位女画家身上。
她和曹老的亲近程度,甚至要更甚于和亲生父母的亲近程度。
这年头谁不喜欢采访更有话题度的大艺术家?
聚光灯不围绕他们转,围绕谁转?
等她到了草间弥生同样的岁数,极限又在哪里?
这句话既是恭维,也是真情实感。
【我的老师比达利和安迪·沃荷更强】——这句话由普通人说,大家都只当是哗众取宠的疯人梦呓。
“单场拍卖会2.6亿港币,单张作品五千四百万港币的奇迹。”
女画家混成枣核空间画廊的安雅女士那样,就已经是最成功的万分之一了,唐宁现在的身价却是对方的将近100倍。
不服?
顾为经眼前的这则采访视频,就是《油画》杂志社所放出的采访预热。
良久。
一位新加坡华人。
“不,我一点也不遗憾。当然,你们是应该遗憾替换我,否则的话,这本该是《油画》杂志社传奇历史上的另一段佳话的。”
由一位身价千万美元的绘画大师赞颂,她那位身价亿万美元的绘画大宗师老师,听上去只让人觉得霸气侧露。
倒是《油画》杂志不愧是最有份量的艺术大众杂志。
顾为经下拉着页面。
“但无论怎么说,一个传承十九世纪光绪年代绘画技法,绘画巅峰期从二十世纪延续到二十一世纪,要到二十二世纪才有可能盖棺定论的绘画宗师,世所罕见。”
【专访唐宁:一个不惑之年的艺术天才的43岁——人生下半场,路在何方?】
记者感叹:“一位艺术影响力身前身后可以跨越四百年历史的绘画宗师。光这件事本身,就已然足以让曹轩这个符号,成为是美术史上最伟大的名字之一了,不是嘛?”
圆脸的女艺术家似乎是在回答记者的问题,又似乎是在对着远方别的什么人说话。
收藏家就会更加天然的认为,唐宁的作品更加有投资价值和升值潜力。
强大、霸气、自信。
从下榻的酒店到出行购物,24小时无死角的有狗仔蹲守。
在完整的封面长篇报道放出以前。
但油画杂志社就认为他的名声更多的来自于神秘化的人设炒作,以及大众娱乐对于艺术家身份的解构。
“无论是五千年对四百年,还是一千年对四百年,这都不算多。”
记者和唐宁又是齐齐对视,发出一阵大笑。
拍卖会完全结束以后,它获得了一个直接面对面采访唐宁的机会。
同样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