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将蓝玉冷在一边有很多原因。
首先现在朝廷正在发展民生,北方各异族都很老实,暂时没有仗打,新政他又帮不上什么忙。即便有人蛊惑百姓造反,也不会用蓝玉去平叛,他杀戮太重了,这样的狠人要拿来对付外族。其次,养着蓝玉用来震慑藩王,别管你有没有什么小想法,都趁早打消,你们只要敢动一下,蓝玉立马就是平叛大将军。最后,蓝玉年纪也不小了,快六十岁的人了,虽说还能打,但朱雄英却不忍心再让自己这位舅姥爷去战场上冒险,打了一辈子仗了,也该歇歇了,算是对他的照顾吧。但蓝玉也是个闲不住的人,他多次给皇帝上奏,想回军中带兵,哪怕去练兵,总之就想找点活干,朱雄英都没有同意,只是让他安稳在家呆着。现在也该让他发挥余热了!眼看到了饭点,朱雄英立马吩咐道:“传凉国公蓝玉进宫,朕在东长房等他!”东长房内,朱雄英已经到了,并准备了四菜一汤,两荤两素,一锅面饼。“臣蓝玉……”“好了舅爷,不用客气,过来吃饭吧!”蓝玉却坚持行全礼,拱手道:“君臣之礼不可免,臣蓝玉见过陛下!”朱雄英笑了笑,说道:“舅爷,今个是家宴,别太拘束!”“是!”蓝玉坐了下来,有些小心翼翼的样子,生生死死,大起大落,他早就活明白了,没有当今陛下,他这条命早就不知道死多少次了,对朱雄英除了忠心还是忠心。朱雄英将一块饼子递了过去,说道:“朕还是那句话,这是家宴,不必拘束!”“谢陛下,臣明白!”蓝玉长舒一口气,心中虽然疑惑,但什么都没问,只是埋头吃饭。“舅爷!”“啊……臣在!”朱雄英吃着饭,随口问道:“查军的事你听说了吗?”听到此话,蓝玉吓的筷子都掉了,立马跪了下来,说道:“陛下,臣以前是干了不少荒唐事,但臣自从回乡种地至今可是什么事都没干,更没吃过军中一点好处,这件事臣拿脑袋担保,请陛下明察!” 查军的事让朱雄英深刻明白一个道理,一支强大的军队只有战斗力是不够的,虽然打起仗来不含糊,也有为国捐躯的勇气,但毕竟都是不识字的大老粗。就拿蓝玉来说吧,指挥打仗,排兵布阵那是犹如卫霍附体,简直去战神一般。但每次奏于朝廷的战报都是错字百出,甚至语句不通,还有犯忌讳的字眼,有时候还说脏话。老爷子每次看到蓝玉亲自写的捷报都是既生气又想笑,不跟他计较罢了。蓝玉十二岁就跟着姐夫常遇春混迹江湖,干起了无本的买卖,后来投身军旅,为了大明南征北战,能认识字,写出几个字就不错了。像蓝玉这种情况的将军在大明军中比比皆是,至少占据七成之多,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像李景隆,徐允恭那样,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大部分将领都是文盲。像蓝玉那些骄兵悍将,他们都是战争狂热分子,喜欢打仗,喜欢杀人,就喜欢战场上那种杀戮的氛围,喜欢血腥的味道。他们敢打喊杀,不怕苦,不怕累,更不怕死。他们打仗既不是什么忠君爱国,也不是江山社稷,就是单纯的想杀人,趁机捞钱,然后升官封爵,仅此而已。可话又说回来,谁又不是为了这些啊!加官晋爵,封妻荫子,光耀门楣,成为徐达,常遇春那样的大明长城。虽说不能用文官的那一套标准武将,可这样下去也是肯定不行的。军纪严明,说着简单,可要做起来就难了。明初的卫所制度有利有弊,按照洪武朝来看绝对是利大于弊。闲时为农,屯田练兵,战时为兵,参加战争,基本上可以做到自给自足,这也是洪武朝最正确的养兵制度。如果施行募兵制,朝廷那些赋税压根就养不了多少兵马。可卫所制度随着历史的发展,在此时已经体现出弊端了。抢占百姓土地的,军田私占的,克扣士兵口粮的,地少的卫所做起了私盐买卖。长此下去,逃跑的士兵会越来越少,军队大大缩水,吃空饷的问题也会越来越严重。随着卫所制度的发展,军田兼并也会很严重,因为军户不纳税,不服徭役,这个大漏洞让很多人钻了空子,逐渐形成军田私有化。卫所的指挥使,千户百户捞的人盆满钵满,不可否认,大明开国之时的那些将领都是英雄,但三十年过去了,几乎凋零了八九成了。他们的官职都是由自己的子孙所替代,其子孙养尊处优,恃强凌弱之辈肯定是会有的,于是朝廷渐渐的就有了贪婪腐败的人,这些人与地方上的豪强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