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大明:寒门辅臣 > 第二千三百五十九章 用这一壶酒送你上路

第二千三百五十九章 用这一壶酒送你上路

修不修长城后面再说,至少现在先停下来。,w′u+x?i¢a+n+g′l`i-.,c¢o!m`

停半年,影响不了大局。

可若是拖半年、一年,却可能会对北伐造成不利影响。

在顾正臣看来,北伐最关键的就是后勤,只要后勤跟得上,以现在明军的实力,打到西伯利亚都没问题。

后勤的关键在民心。

只有万众一心,才可能保证后勤不出问题!

这次北伐不同于任何一次北伐,后勤动员的人数、运输线路的里程、物资的类型、时间的跨度,都将远超过去!

每一个人,每一个人心,都要争取!

顾正臣

朱承志送走幽兰等人后,回到书房,独坐案前,望着窗外的夜色。杭州城外的田野在月光下泛着银白,仿佛一片静谧的海洋。他的心却无法平静。

“江南的变革,才刚刚开始。”他低声自语,目光沉稳而坚定。

王守仁推门而入,见朱承志神色凝重,便知他心中所思。

“大人,幽兰一行人已安顿妥当,苏州、松江的义学设立之事,也已开始筹备。”王守仁低声说道,“只是士绅之中,仍有不少人持观望态度,甚至有人暗中联络京城,欲施压于朝廷。”

朱承志轻轻点头:“这在意料之中。士绅阶层,历来以守旧为本。若无利益可图,他们便不会轻易支持。”

王守仁沉吟片刻,道:“属下以为,若能在义学设立之初,便让士绅看到成效,或许能打消他们的疑虑。”

朱承志微微一笑:“正有此意。我已命赵烈在嘉兴设立第一所义学,名为‘莲心学堂’,取李先生遗言‘莲未凋’之意,寓意变革不息,百姓自立。”

王守仁点头:“莲心学堂此名极好。若能成功,必将成为新政的标杆。”

朱承志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远处的灯火:“王兄,你可曾想过,若新政在江南成功推行,会带来怎样的变化?”

王守仁沉思片刻,道:“百姓安居,士绅与民共利,地方稳定,赋税增加。若能持续十年,江南或可成为大明之榜样。”

朱承志目光深远:“不止江南。若新政能成,便可为天下所效仿。大明若不变,终将亡于内乱。如今,我们所做之事,便是为大明续命。”

王守仁肃然起敬,拱手道:“属下愿与大人共谋此局。”

朱承志转身,目光如炬:“从今日起,我们便以莲心学堂为起点,逐步推广义学,让百姓识字,让士绅受益,让新政扎根。^微¨趣?小\说/ +追,最+新?章·节?”

数日后,莲心学堂正式开课。朱承志亲自主持开学仪式,邀请各地士绅前来观礼。

学堂设于嘉兴城外,占地五亩,由士绅捐田三亩,官府拨款修建。学堂内设讲堂、藏书阁、宿舍与食堂,一应俱全。

“今日,莲心学堂正式开课。”朱承志站在讲台上,面对百余名寒门子弟,声音洪亮,“你们之中,有农家子弟,有商贾之子,也有小吏之后。但今日起,你们皆是学子,皆有读书入仕之机会。”

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

“读书,非为功名,而是为明理。”朱承志继续说道,“唯有明理,方能自立;唯有自立,方能安身立命。今日,我们在这里设学堂,便是为了让你们,也能成为大明的栋梁。”

掌声雷动。

一名年长士绅低声对身旁人道:“朱大人此举,虽触动士绅之利,但若真能让百姓识字、明理,倒也未必是坏事。”

另一人点头:“是啊,若百姓识字,亦可为官府所用,地方治理亦更易。”

朱承志见士绅们神色缓和,便趁势说道:“诸位,我今日请你们来,便是希望你们能亲眼见证新政之成效。若百姓识字,能明理,能自立,地方岂不更安?”

众士绅纷纷点头,态度明显缓和。

与此同时,京城东宫。

朱瞻基接到朱承志的密信,信中详述莲心学堂开课之事,并附上学生名单与课程安排。

“朱承志果然不凡。”朱瞻基低声自语,“竟能在如此短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