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宗。恢复皇帝掌天下兵权的祖制!”
杨廷和此言一出,文官们个个目瞪口呆!
后世三国杀中,反贼跳忠则主必胜。
杨廷和支持正德帝,局面顿时倒向了正德帝。
阁员杨一清本来是想保持中立,坐山观虎斗,稳坐钓鱼钩,哦不,钓鱼台的。
这老狐狸见局面出现了一边倒,立马识时务者为俊杰了。他出班道:“禀皇上,臣以为一百多名勋贵所提建议甚好!臣附议!”
杨一清是带兵的文官,又做过兵部尚书。他倒向正德帝,文官今日已无翻盘之可能。
正德帝道:“既然文臣武将勋贵都希望朕亲掌天下兵权。那朕也只能勉为其难顺应群臣之意。”
“拟旨!今后统兵、调兵之事与兵部无关。兵部只为皇帝参谋军事。”
“督抚的正式官讳中,除去‘提督某某省军务事’。内省卫所军由各都司衙门直接负责。各省都司直接向皇帝负责。”
“九边边军,不再受边关督抚挟制。”
正德帝话音刚落,又听得一声嚎:“皇上,圣明啊!”
这声嚎自然出自常风之口。
一众勋贵立马反应过来,跟着高呼:“皇上,圣明啊!”
文官们无奈,也只能跟着大喊:“皇上,圣明啊!”
圣明之声,在御门上空久久回荡。
皇帝与文官的兵权之争尘埃落定。正德帝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碧云如今给正德帝传递的“消息”,都是常风希望正德帝知道的消息。
碧云拿起了堂:“老爷,几个月没见,就那么几下就罢了。还想让人家替您办事啊。”
常风道:“唉,我老了。我有些羡慕青云,跟只春三月的兔子似的。”
“碧云,我的心肝儿。你知道人老了最难受的事是什么嘛?”
碧云问:“是什么?”
常风意味深长的说:“最难受的就是想起自己年轻时是什么样子。”
碧云起身,拿一方丝帕擦了擦蜿蜒曲折的头发,穿好了衣服,去取了纸笔写了一张字条。随后又拿了一个鹧鹄哨。
她来到侯府后门,拿着鹧鹄哨吹了几声。
一个黑影片刻后出现在她面前。
碧云没说话,将字条递给了黑影。
且说豹房那边。
正德帝身边坐着几个三十来岁的妇人。常青云身边亦是花团锦簇。
正德帝笑道:“青云呐,朕听说徐家的姑娘脾气像极了你祖母。今后你再想到豹房来浪荡怕是不行了。”
常青云多喝了几杯酒,嘴上没了把门的:“皇上您下旨让我在豹房留宿。徐家的小母老虎还敢让我抗旨不成?”
正德帝笑道:“对对对。朕是天子,朕要赏谁女人,还怕谁的原配不同意?”
江彬在一旁边给正德帝倒酒边开起了玩笑:“怕就怕徐家的姑娘武艺了得,弄得常小爷成了空心蜡烛。他来了豹房也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正说着话,一名小宦官快步走到了正德帝身边,双手奉上一个字条。
正德帝看后龙颜大悦:“嘿!还得是常风!办事就是麻利!祖父有功,今夜朕赏他的好大孙!青云,今晚朕准你挑十个!”
常青云一拍手:“噫!好!臣要打十个!”
翌日早朝,奉天门前广庭出现了奇怪的画面。
除了文臣武将,执仪仗的大汉将军,前广庭还站了上千名如狼似虎的边军将士。
这些边军个个身着甲胄,挂刀执枪。有不少人铠甲上还有鞑靼人的血污。
正德帝这是在拿大茄子吓寡妇呢。文官们见到这些边军面面相觑,心生寒意。
张永扯着嗓子高喊一声:“议!”
常风第一个出班:“禀皇上,在京公、侯、伯一百零六人联名启奏。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天下之兵莫非王兵。”
“按制,统兵权归五军都督府。调兵权归兵部。然时过境迁,如今五军都督府已成有名无实的摆设。”
“调兵权在兵部。地方军权在督抚。依臣等所见,皇上英明神武,乃是太祖、太宗一般的马上皇帝。”
“皇上理应将调兵权、统兵权收回!今后皇帝可绕开兵部,独掌军事。”
徐光祚高呼一声:“天下之兵,莫非王兵!”
前广庭的一众将士跟着高喊:“天下之兵,莫非王兵!”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