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明末大军阀 > 第五百七十四章 财产税

第五百七十四章 财产税

己的损失,加倍搜刮百姓的话,也没有那么容易,只要新政在各地落实,督察部、刑部、公诉部在各地都设立了独立于各地官府的衙门,再加上军情部对内的监控,刘衍便有信心能够将贪腐控制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

此时岳明说道:“朝廷的那些官吏有机会将自己贪墨的钱财洗白,一定会争先恐后的向朝廷报备的,同时朝廷可以拿这些钱粮去赈济百姓、发展民生,也可以有效的安抚百姓,一举两得。”

“只是下官有个担心,那些官吏会不会怕朝廷秋后算账,所以一开始都会观望?”

刘衍点头说道:“观望是一定会的,所以朝廷十五部的官吏要带头,京城官吏也要第一批完成报备,违令者革去官职!”

“各地官吏见京官报备之后没事,便会争先恐后的向朝廷报备了。”

岳明点头说道:“既然这样,那下官就将这些细则完善一下,形成一个题本,交内阁审议通过好了。”

“嗯。”

随后刘衍对宋公明说道:“商人和地方的士绅、豪强也是如此,必须在限定期限内完成报备。不过报备之后并不需要缴纳财产的三成,只是在子嗣继承家产的时候,要向朝廷缴纳三成的财产税。”

“是。”

宋公明说道:“关于商贾、士绅、豪强的细则,下官会详细拟定。”

随后刘衍又补充道:“不管是官员还是商

贾、士绅、豪强,缴纳财产税都是有一个金额限度,官员是家财五千两以下的不用缴纳财产税,商贾、士绅、豪强是家财五万两以下不用缴纳。”

“是。”

其实刘衍一开始是计划仿效后世的办法,采用阶梯扣税的细则,家财越多,累计缴纳的财产税就越高,家财越少,缴纳的比例就越低。

只是这样一来具体的操作就太过复杂了,以现在大明帝国的行政效率,以及廉洁程度来看,即便新政全面推行完毕,也无法将这套过于细化的财产税操作做好。

所以刘衍只好直接简化,不管财产多少,只要超过了征收限度,便一律是三成。

随后刘衍与岳明、宋公明带着财政部、商务部的官吏忙碌了几天,为新政再填一条。

当刘衍拿着财产税征收的方略来到御书房的时候,崇祯帝正在翻看此前内阁上报的奏章。

“刘阁老坐吧。”

“谢陛下。”

崇祯帝放下手中的奏章,说道:“目前新政已经在北直隶、山东、宣府、山西、河南、南直隶、四川全面铺开,各地的流民数量大大减少,朝廷的岁入也开始增加,这些都是刘阁老的功劳,朕是看在眼里的。”

刘衍谦逊了一番,然后便拿出了财产税的方略,说道:“这便是臣联合财政部、商务部拟定的财产税方略,请陛下过目。”

崇祯帝看过之后,问道:“如此,朝廷可增收多少?”

刘衍说道:“财产

税除了官员的首次报备的时候会收取一笔之外,剩下的时候只有官员、商贾等富人家业传承的时候才会收取,所以每年增收多少,确实不好统计。”

“不过臣估计,光是我大明上下官吏报备收取的金额,就绝不会少,经内阁估算,朝廷至少可收取白银三万万两!”

“多少!”

此时崇祯帝已经全完没有了帝王的风范,直接站了起来,大声叫嚷着。

王承恩也是瞪大了双眼,一副要吃人的样子。

其实这并不是刘衍在信口开河,按照吏部的底档,眼下大明先不说地方,只是京城朝廷的官吏,就有八百八十二人,这些都是七品以上的官吏,京城中八、九品等未入流的官吏,都还没有统计在内。

而地方上呢?

按照吏部的档案记载,账面上的文官数量为两千四百四十五人。加上各地的卫所兵将,这个数字恐怕要翻一倍。

如今在吏部账面上的大明文官武将至少有八千二百一十七人,以刘衍对大明官场的了解,这个数字肯定是有水分的,各地实际的官吏人数至少要再上浮三成,就按照一万一千人计算好了,这些都是七品以上的官吏。

然后就是按照财产在五千两以下官吏占两成,侥幸蒙混过去的官吏占一成计算,以这几次抄家的经验来看,大明官吏家中有十几万两银子是“标配”,只多不少,暂且按照十五万两计算好了。

如此算下来,三成

的财产税,朝廷便可以收取至少三亿四千六百五十万两!

一开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