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正在着手建立新的联运体系。
根据战场情况和部队的实际情况,总参谋部规定,以后每推进100公里必须进行休整等待补给。"
"总参谋部同时成立前线情报总局,加强对敌人各部队调动的监控,同时加强与游击队之间的联系,掌握敌人部队的装备情况和运动情况。"
"指挥体系将会进行一定的调整和完善,同时在以后大规模的混战中,允许前线的指挥官在关键时刻自主调整防线,不需要等待上级的命令,给前线指挥官更多的自主权利。"
以上这些问题和改正的办法是总参谋部集合众多智慧而得。
说完之后,朱可夫等人仔细地回味这些调整和改变,在心中默默地点头。
部队的确暴露出了很多问题,还好现在这些问题基本上都得到了解决。
华西列夫斯基元帅询问大家有没有不同的意见?
见到众人齐齐摇头之后,会议进入下一个议题。
同样由华西列夫斯基元帅主持。不过这次参谋人员将一块巨大的黑板抬到了众人的前面,黑板上已经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数字。
朱可夫抬头便看到了一些他熟悉的文字,比如总兵力、作战飞机数量、坦克数量等。
只听华西列夫斯基指着黑板介绍说道:
"这是战场上敌我双方实力的对比。
到这次战役结束,纳粹在东线的总兵力为300万人,总共有三个集团军群,20个集团军。"
"在这其中一共有21个装甲师,6个装甲掷弹兵师。"
"总的坦克和自行火炮的数量接近3000辆,但是最多只有1800辆可以使用。"
"在飞机方面,纳粹的作战飞机约为2000架。"
"右边是我军的情况。"
"我军的总兵力为600万人,可用作战飞机2500架。目前可用的坦克为3200辆。"
"从这个表格可以清楚地看出来,除了总兵力方面有巨大差距以外,在其他地方差距都很小。"
"敌人的实力仍然不容小觑,尽管我军在战略上占据了主动,但是要想将敌人完全赶出国境,还有很长的距离,还需要同志们共同努力,还需要付出大量鲜血和生命的代价。"
兵力并不是决定战争胜败的唯一因素。
虽然红军的兵力是纳粹的两倍,但纳粹方面兵员素质更高,武器装备的质量也更好,他们凭借这两方面弥补了兵员的差距。
"在接下来半年的时间里,要将刚才所改善的内容落实到位,提升战略规划,优化部队指挥结构,提升协同作战能力。"
华西列夫斯基元帅看着众人说道。
"除此之外,你们便再没有其他的任务。
半年之后,部队的面貌必须焕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