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死的回忆涌上心头,她表示很烦躁……
排骨年糕的小店。
这里是云南南路,生意本也红火。但到了个别的小店头上,下雨难免就影响了生意。老板没事做,收拾了桌子以后,搬了个凳子坐在门口,点了支烟,饶有趣味的看着街上的情景。有人为雨浇着,有人车里坐着。
不觉间,雨下的愈发大了,将准备不及的,不坐车里的人们浇成了落汤鸡。有的人选择奔跑,有的人任由雨水打在身上,走的反倒安然了。
老板没有在这雨中感悟到什么,他只是想起了汪小姐。
是同样大的雨天,汪小姐是安然从雨中走进来的人。她笑的永远那么灿烂,进门第一句话是‘老样子’,第二句话是‘王老板来过没有’……
他算是看着汪小姐长大的了,他接手这家店的时候,汪小姐也才十几岁。他当然很清楚汪小姐来这里的频率,心中都很有数。
过往半年,他明显的发现汪小姐来的更频繁了些,一周七天,汪小姐要吃四五天。这样的对话,他不记得到底重复了多少遍,一百遍该是有的。
他知道,汪小姐是期待着再一次的遇见……
日常感谢投月票、推荐票以及默默看书的好哥哥们的大力支持!
在小亭子中二十瓦灯泡的昏黄灯光下,在景秀的手边,有一沓报纸,包括了南方周末、中国青年报以及上海本地的一些报纸等等,那上边的头版头条的标题十分的统一。
‘中国品牌,助力中国健儿,成就中国梦想。为奥运喝彩,为中国加油。鸿运服饰,祝中国奥运国家代表队,展风采!获佳绩!’
接着,便是放大到了整个版面的,此次出征巴塞罗那的代表队的大合影,男运动员118人、女运动员133人,以及教练组和后勤人员等等,反过来,罗列了所有出行人员的名字,以及出生年月户籍的简单介绍……
景秀还在想着,就看到停在他小亭子旁边的普桑车门打开,正是他方才还寻思着的王老板。让他瞪大眼睛的是,在副驾驶那边,下车的竟然是汪小姐。这俩人竟然认识,还单独出来,是他无论如何没有想过的。
“王……大哥?汪小姐。”景秀挥着手,他不确定如何称呼王言,看到王言含笑点头,才顺着说出了王大哥。
他从亭子里出来,“好久不见啊,王大哥。”
“你也是啊,景秀,都挺好的吧?”王言拍着他的手臂。
“我嘛没变化的呀,倒是你啊王大哥,我在黄河路听的可全是你的传说啊。”
“侥幸而已,赶上了好时代,好浪头嘛。哦呦,可以嘛景秀,照顾我生意啊。”
景秀憨笑着:“没想到王大哥都这么成功了,还穿的跟我一样啊。”
“天热,清凉舒服最重要。这样的天气,西装革履还不闷死了?再说我的衣服,我都不穿,那太不合适了。”
“我看到你买的新闻了,全是头版,怕是买了全国的所有新闻吧?好大的手笔啊,王大哥,这么大的声势,你想不发财都难呀。”
“什么新闻?”汪小姐不明所以。
“哦呦,汪小姐,报纸上全都是的呀。王老板赞助我们参加奥运会的国家队,新闻铺天盖地啊。”景秀赶紧又跑了两步,到窗口拿出了那一沓子报纸,“你看看,汪小姐,全是最新的。”
汪小姐翻看了一遍,自言自语的嘀咕着:“我怎么没听别人说呢。”
她的自言自语,声音也不小了,王言笑着接话:“可能是你工作忙嘛,也可能是你不爱看报纸,我买了不少新闻,过几天还有呢,早晚能看到的。”
景秀好奇的问道:“王大哥,你和汪小姐你们是怎么认识的?”
“那可真是巧了,不过也是必然。我在这里离开之后,就认识了宝总,汪小姐也认识宝总,早晚都要认识的嘛。”王言解释了,也没解释。
景秀听懂了,也没听懂,他笑了笑,转而问道:“你都两年没来黄河路了呀,王大哥,今天跟汪小姐过来是……”
“来黄河路嘛,当然是吃饭了呀。”
“汪小姐说的对,来这里就是吃饭的。”王言笑道,“你知道的,景秀,我就去吃过金美林,还没花钱。剩下那么多饭店,我都没尝过。说起来啊,我是在这里起来的,却没吃过几家这里的饭店,总感觉差一些意思,这不是就过来补上嘛。”
“哦呦,我在这里也有三年了,可是一家都没吃过的呀。什么时候跟王大哥一样发财了,我也要好好吃吃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