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车场收费也许只是希望能缓解大家压力,意思意思收取一点点。
然而门票要钱,停车要钱,景点还是老样子,周边游客再次减少。
谁想花更多的钱看已经看过的风景。
再没有很大吸引力的景点或者玩法出现,这个景点算是没有翻身机会了。
乡村景点普遍为农家乐,一般玩法是种植养殖、采摘以及烹饪品尝。最多再欣赏周边风景。
可是令人遗憾的是,除了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无限好的地方。美丽需要成本维护,一如美女,底子再好也经不起折腾。
游客到来势必有所破坏。而往往破坏比建设容易,成本是忽略不计。
在“小人国”暗中照顾下,许家村里的人只看到了幸运。
与爆满的场面无缘,可细水长流。
在村里,只要不懒,都能找到赚钱的路子。
这是很多村子都无法达到的程度。
而许家村的人太“幸运”了。
年轻人也从父辈或同龄人口中获知,不是所有人都愿意背井离乡。
可是在生活压力前,他们不得不去闯荡。
外面苦不苦,自是懂得都懂。
但没钱更苦。
如果家乡需要自己,还能养活自己,谁不想回家呢?
马家是最先开始的。
马大伟儿子的冷饮店就是一个标志。
许保国说:“这是里程碑,成功的开端。谁来破坏,我打断腿去!”
蔡美臣,这分明是挑衅。
许保国为了和他做斗争,把老伙计都找出来。
一辆28寸大杠,和几位老当益壮的村民开始组成巡逻队。
“发现目标,就在村头!”
呼啦啦,踏着尘土,几位白发飞扬的老伙计开始抓蔡崽战。
比起三人凑不齐五颗牙的老年保安队,他们的战力简直爆表。
扫把飞舞,垃圾全扫光。
蔡美臣的发财梦被一支支扫把打得碎了一地。
而游客的肠胃被这群28大杠王者们拎着扫把守护着。
蔡美臣没办法,只好转战市场。
投入不收回就是亏本。
“儿子,吃饭了!”
今天马大伟家的晚饭多了一道菜。
“你妈偏心啊,你不在家人家做饭可没那么用心。”啜了口酒,马大伟感叹道。
他们家是外来户。爷爷那辈逃荒来到马家村。当年苦啊,家乡大旱,颗粒无收,家家户户都饿得活不下去。
马家爷爷一家是死的死,散的散。一路逃荒到许家村,就只剩兄妹两个。
外来户不管在哪里都是很难融入当地的,可是马家妹妹长得漂亮,嫁给了村里一家人。
妹夫是小时候被牛撞到脚,走起路来一瘸一拐。周边村子都嫌弃不肯和他们家结亲。
凭空有个漂亮媳妇,还不要彩礼。虽然是外来户,但关键是没人愿意嫁给他。
也是这样,马家靠着妹夫关系,在许家村外围勉强落了地。
地里活马家是真的厉害。
尤其在种菜上,有着天生的优势。一样的条件下,他们总是比别人长势旺盛。
改革开放,村里年轻人都收拾行囊出发打工。马大伟听从家里安排,老老实实种地。
从摆地摊卖菜到批发,这条路马家是村里第一人。跟着他干的四家是村里的大户,然而有啥问题都要请教马家。
五婶他们因为家里年轻人吃不了苦,不能不放弃这手艺往城里打工。
马大伟儿子上大学时候,学费还是五婶家凑了部分。到了马大伟卖菜事业有了气色后,五婶也跟着打点零工。或者把一些菜加工一下,包装好寄去给在城里打工的孩子。
比如每年都必定有的萝卜干。大个白萝卜被洗刷干净后,放在竹子做的竹床上晾干。
接着是最治愈的环节——切萝卜。大刀一下下把萝卜分四份。小的就分成两半,接着撒盐,抹匀。
堆在桶里逼出水,又再次晾在竹床上。几次重复后,晒足九九八十一天的萝卜干诞生了!
这样的萝卜干口感爽脆,嚼劲十足。
蒸煮炖,无论怎么料理都很棒!
还有其他的菜,菜干、腌菜、泡菜、酸菜……
如今,马大伟家已经是步入正轨。
靠着许延佑的菜苗,把菜卖到隔壁市。他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