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沈以玫当初那份嫁妆大概也相当于一万两银子吧。
周李氏都不由咂舌:没想到慧姐儿不声不响也存了这么多钱,她家的姑娘就是一个赛一个的能干!
这些钱,慧姐儿直接留了五千两作为压箱底的银子,另外拿出五千两继续买一千亩的田地。四百两买两个铺子,其余的还得打造家具、定做首饰、买一些绫罗绸缎。
因为沈家也算是书香世家的缘故,周慧更是亲自从书房中抄写了好些孤本,到时候一起带过去。安宁当初在京城中也曾经在蔚府的书房超过好些书面上没有的书籍。有了这些孤本,慧姐儿的嫁妆也就多了几分的风雅。
安宁想了想,将当初顾可欣送给她的画作选了两个大家之作送给慧姐儿。
就连蔚池听说了后,也让人送来了一个大大的玻璃镜——大小同周李氏房间里的那个差不多。
按照周李氏的说法是,这东西等到时候送去沈家,定可以很好地扬眉吐气一把。
安宁想起自己那边有不少所谓的贡品,也挑拣着一些拿去给了慧姐儿。
一些关系好的朋友也都给慧姐儿送上了添妆,远在京城的安玲珑在信件中得知这件事后,同样送了不少。安宁在心中偷偷算了一下,恐怕慧姐儿这份嫁妆最后都有两万两了,别说是在开原县了,即使在宣州也数一数二。当然,若是放在京城中同那些什么国公之女侯门之女自然是没有可比性。
周李氏知道后真是恨不得第二天就是慧姐儿出嫁的时间好让她显摆一下嫁妆。
安宁对此也真是无语了。
也罢,她娘就这点爱炫耀的小癖好,她还是不要剥夺了。
周家就这样在这种喜气洋洋的备嫁状态中迎来了春节,顺便一起过了安宁十二岁的生辰。
一转眼,安宁便已经在这个世界呆了快四年,回想刚穿越的惨状,恍然如梦啊。
只是她的好心情只持续到了三月份。
若是前几年,从一月份开始便会陆陆续续地下雨,但今年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三个月了仍然迟迟没有下雨,准备插秧播种的农夫等春雨等得要望眼欲穿了。
更让安宁不安的是,准确来说,从去年十月到现在,将近半年的时间一场雨都没下过。
她想了想,为了以防万一,还是下了几道命令下去。比如挖水井,建蓄水池等。原本打算种的一百亩玉米更是让她换成了较为抗旱的地瓜。她还亲自开了一堂课,专门为那些佃户们讲解如何提高地瓜抗旱能力的栽培技巧。比如说使用斜插法、比如在割苗以后用草木灰蘸伤口,可以提高成活率和抗旱力。
鉴于她的名声不小,加上种田本事在这几年内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所以她所教导的内容倒也不怕底下人阳奉阴违,至于他们会不会因此偷学,甚至传出去,安宁根本就不在乎,或者说她很愿意让更多的普通老百姓知道这些常识。
周李氏一开始还觉得她是杞人忧天想太多,等到了四月份还没下雨后,她也跟着不安了起来。
今年的宣州就像是被雨神给彻底遗忘了一样,从去年到五月份,半滴雨水都不下,一些老成的农民想起了早些年的大旱,心中越发的不安。
五月底的时候,宣州下了一场的雨,雨势不算大,而且也只持续了半天。但这也足够大家欢呼开来了。
只可惜大家高兴得太早了,这场雨不过是大旱之前的一点小补偿。
六月份底的时候,宣州迎来了十来年最大的一次旱灾。
☆、第四十章 安宁赈灾,舌尖上的大周
忽如一夜夏风来,烈日骄阳悬上头。
天气一下子就变得炎热起来,晒得田地干涸,晒得庄稼枯萎,晒得农民看着田地不住地抹眼泪。
对于农民来说,他们本身就是看天吃饭,天公不作美,他们也只能祈祷早日降雨,解了这场的干旱。
安宁前世好歹也是学这块的,在五月份的时候,刚嗅到不好的味道,就连忙拿出了一万两银子让苏大他们帮忙购买粮食。安宁并没有在宣州买,一万两银子,若是那种普通的米,至少可以买一百万斗的米,到时候恐怕会因为数量太多,引起大家的恐慌——许多发灾害财的人说不得就要开始囤积米粮,等饥荒的时候再高价卖出。
从报纸上看来,这次的干旱不仅仅是宣州,大周一百二十八个州,到目前为止一共有十个州遭殃——基本都在南方这块。宣州在这十个州中算还好了,毕竟宣州还临靠着楚河。
因此苏大买粮食的时候,是避开了很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