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椿,杨昱作为杨椿的长子,又是杨侃的堂兄,现在就是家族里实际的话事人。
杨昱此时根本就没想着保全这个堂弟,他认为都是杨侃瞎胡搞,才给家里惹来这么多麻烦。现在既然尔朱天光说只要你一个人,那你就赶紧过去吧,别连累别人了。
杨侃顿时一股热血冲到头顶,心说我当初可是想着为皇帝分忧为国家尽力,才冒着生命危险策划除掉尔朱荣的。我敢于这么做,就是认为整个杨家都是我的后盾,在关键时刻会无条件支持我。没想到危险一来,我这么简单就被抛弃了。
罢罢罢,我杨侃一人做事一人当,不给杨家添麻烦了。
于是杨侃头也不回,直接跟着韦义远去了长安。
杨昱以为牺牲杨侃,就可以苟全整个杨氏。可惜他想得太简单了。
元恭一直不配合,尔朱世隆也急眼了,心说元家的人咋都这么有个性,当了皇帝就真把自己当回事了?不行,我得压一压这种势头,否则再搞出个元子攸出来就麻烦了。
于是尔朱世隆摆出一副你不同意我就没完的架势,言语间流露出威胁之意。
元恭没办法了,他很清楚自己的处境,现在尔朱氏权倾朝野,真逼急了废掉自己再立个新皇帝跟玩似的。
斗争需要讲究策略,看来只能先委屈一下杨家了。
不过元恭还留有一分希望,他只是同意让尔朱世隆先去调查一下,没给这件事下结论。反正杨家没有谋反,你调查也调查不出什么证据,最后还不是得把人放了。
但他想错了。同意调查对尔朱世隆来说已经足够。
尔朱世隆立刻通知尔朱天光和尔朱仲远,确定了动手的时间。
首先动手的是尔朱天光。
六月二十八日,尔朱天光下令把杨侃处死在长安。
六月二十九日晚,尔朱天光派兵连夜包围了华阴县的杨氏府邸,杨家满门无论长幼统统格杀勿论。杨椿、杨昱均未能幸免。可怜杨椿老爷子今年已经七十六岁,连争辩的机会都没有,直接惨死于白刃之下。
同一时间,尔朱世隆派兵包围了洛阳城内的杨府,把杨津、杨顺以及其他在家的杨氏子弟杀得一干二净。
尔朱仲远也派人前往光州,杀害了杨逸一家。
一个晚上的时间,杨氏一族惨遭灭门之祸。
第二天,尔朱世隆回报元恭,说杨家的确在谋反,我去调查的时候他们居然敢起兵反抗。我实在没办法,只好把他们全部当场杀掉了,为国家消除了隐患。
元恭没想到尔朱世隆下手这么狠,但事已至此无可挽回,他暗中扼腕叹息了良久。
听闻杨家遭此大祸,朝野一片哗然,大家莫不义愤填膺,痛恨尔朱氏的暴虐。
杨津的另一个儿子杨愔当时正好不在家中,听闻消息之后四处逃匿,这才保住了性命。他辗转来到信都投奔了高欢。
高欢听闻杨家的惨案,也很是感慨。高欢的老领导怀朔镇将杨均也出身于弘农杨氏,虽然曾经揍过高欢几十军棍,但那只是急切之下的行为,高欢也不是记私仇的人。杨均坚守怀朔以身殉国,令高欢非常敬佩,杨椿杨津忠心耿耿为国家尽忠报效的事迹,高欢也非常清楚。杨氏一族可以说是满门忠烈,如今被尔朱氏陷害成这个样子,实在让人唏嘘不已。
高欢把杨愔留了下来,任命他做自己帐下的行台郎中,答应一定会帮他报灭族之仇。
搞定了杨家之后,尔朱世隆又对尚书左仆射朱瑞下了手。
朱瑞本是尔朱荣安插在朝廷内的亲信之一,但他这个人性格比较好,在朝廷里混久了,跟元子攸很合得来。尔朱荣被杀之后,朱瑞没跟尔朱世隆一起走,而是选择站在元子攸这边,代表朝廷去说服尔朱世隆退兵,后来他又作为朝廷特使去关西慰劳拉拢尔朱天光。结果他刚到长安,就得知洛阳已被尔朱兆攻破,元子攸也被抓起来了。皇帝都被废了,他这个特使自然也没啥用了,于是朱瑞又赶回洛阳,假装啥事都没发生,继续每天按时上下班。尔朱世隆念及旧情,而且当时还在忙着应付新皇帝元晔,所以一直也没顾得上理他。
朱瑞在洛阳战战兢兢地过了一段时间,发现尔朱世隆没有追究自己的意思,心中暗自侥幸,以为就这样糊弄过去了。
但没多久,一个故人从南边投奔过来,结束了朱瑞的好运气。
这个人名叫斛斯椿。
斛斯椿也是尔朱荣手下的重要将领,他的父亲曾经是北魏的左牧令,六镇之乱的时候,河西一带的费也头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