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赏赐程世杰,要知道程世杰已经是海国公了,已经升无可升,偏偏朝廷还需要用他,说实话,卢象升虽然算是大明的良将名帅,但是,要剿灭农民军,崇祯皇帝可没有太大的信心。
好在这一笔银子来得太过及时了。
如果程世杰的长子程家龙可以找回来,崇祯皇帝就不用这么头疼了,直接封程家龙海国公世子,将来朱微媞与程世杰的儿子,可以承袭程世杰的爵位,再将程世杰的爵位从海国公换成其他公爵……
可问题是,现在既没有传来朱微媞有身孕的消息,也没有传来程世杰找到其子程家龙的消息,只怕是很难找到了。
“曹伴伴,寻找程卿子嗣的结果如何了?”
“回禀陛下,此事倒也有些眉目,前后有十四人自称是程大将军之子程家龙,不过这十四人都是假冒的,还有七名妇人自称是向氏,然而经过核查,也全部都是假冒!”
曹化淳想了想道:“皇爷,现如今程大将军名声如雷贯耳,要说乡间也早已有了程大将军的名气,若是向氏和其子还活着,应该早就找过来了!除非……”
“除非他们已经不在人世了吗?”
“也有可能,他们躲在深山老林之中,消息闭塞!”
曹化淳道:“锦衣卫和东厂已经出动三千余人,前往各地调查,暂时还没有结果!”
“找,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崇祯皇帝的心情还算不错,与其相反的则是朝中的大臣们,他们简直就像吃了一颗苍蝇一样恶心。
京城的砚台一时间居然贵了不少,很显然不知道多少文臣在听到拥有二三十万部众,战舰三千余艘的郑芝龙战败投降后,他们砸碎了砚台、折断了自己用的毛笔,为了鼓动郑氏集团跟程世杰开战,他们花了多少心思?
而且在战事不利的情况下又不遗余力写文章为郑芝龙造势,摇旗呐喊,把郑芝龙包装成了对抗程世杰这个军阀的英雄。
他们这样卖力图个什么?还不是希望郑芝龙能让程世杰栽个大大的筋斗,最好两个拼得两败俱伤?
结果倒好,郑芝龙很光棍的认输了,大海的统治权交给了程世杰,程世杰又多了一大块地盘了!
身在吕宋的程世杰一边观看着宁海军训练郑氏新兵。
李志祥问道:“大帅,咱们要不要在吕宋建立造船厂?”
“不需要!”
“为什么?”
“吕宋的定位是原料和粮食生产基地,而不是建立完成的工业体系!”
程世杰现在在辽东还没有建立真正完整的工业体系,怎么可能在吕宋发展建设。
一个国家真正要强盛起来,权谋机变,不过是过眼烟云。纵横裨阖,也是无本之木。真正作为一个国家国力支撑的,还是全面工业化!
现在大明距离西方的科技发展并不算落后,事实上比起三百多年以后的追赶,要有更强大的优势。
大明在机械领域的发展,并不比西方落后,无论是农业、数学、化学、还是在天文领域,都明显领先西方。
随着辽东的工业基础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与宁海军合作,贡献出自己的独门秘方,辽东生产了大量的机械设备,而且辽东居然在没有程世杰开挂的情况下,发展出了大量水力机械。
比如可以使用水力驱动的纺织机,以及可以使用水力驱动的锻压机这样程世杰感觉不可思议,事实上大明拥有了强大的技术储备,蒸汽机研发已经足够了。
汉朝时期发明的水排,宋朝时期的发明的活塞式风箱,水排驱动装置已经解决了往复式运动产生的动力,蒸汽机的发明也就是临门一脚的事情。
程世杰一边阅着宁海军在辽东管委会公文,有一件事,引起了程世杰的注意。
那就是严氏状告其夫王徵一案,在辽东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程世杰感觉王徵这个名字非常熟悉,想了良久,程世杰这才想起王徵居然是大明仅次于宋应星、赵士祯的大科学家。
王徵这个人身上有三个特点:官员,科学家,信天主教。他自己编写了一本书叫《新制诸器图说》,后来又和瑞士来的传教士邓玉函一起编译了一本书叫《远西奇器图说》,该书于1627年出版发行,对当时明末引入西方科学技术起到了重要作用。
就在《新制诸器图说》这一本奇书当中,有着一段令人至今难解的记载。“火船自去,火雷自轰,风轮转动,风车行远。”根据文中的记载,按照我们今天的理解,其中的“火船自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