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皇天无极经之天人归来 > 第一百七十四章 宋时归

第一百七十四章 宋时归

《宋时归》,讲的是北宋赵祯一朝的事。

宋朝的皇帝,宋仁宗不是能力最强的,也不是才华最高的,但他却是宋朝18个皇帝中间名声最好的皇帝。

宋仁宗之所以名声最好的皇帝,一是因为他为人很仁慈,无论是对大臣,还是对身边的侍者,都一样的,温和而仁慈,从不一己之私而刁难人、斥责人,而是宽厚仁爱,所以他死后,连北方的辽国人都哭泣,这不是杜撰的,宋史和辽史都有记载。

宋仁宗名声好,还得益于他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善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提携人才、使用人才。

宋仁宗时代所发现和提拔过的人才,真是名臣辈出,名人辈出,可以说,北宋的名人,宋仁宗这一朝几乎出了一大半,有的是他发现的,有的是他提拔的,有的是在他手里崭露头角的,总之,宋仁宗时期的人才个个都出类拔萃,而且人数之多,超乎想像,简直如满天的繁星。

宋仁宗是宋朝第四代皇帝,他是宋真宗的儿子、宋太宗的孙子,继位时才13岁,当了42年皇帝。

宋朝仁宗赵桢在位时的统治分两部份,前段时间是太后刘娥执政,十一年后才是仁宗自己亲政,他的大治基础,更多的是得益于其母后。

而他在历史上的“仁”名,也可能与刘娥太过强势有关,一直在高压下做事,没有其他皇帝“天下是我的”那种强烈占有欲,当然也与他的柔仁性格有关,最大的限制应该是宋朝的与士大夫共天下的国策。

君王的自我约束,与臣下相得益彰,俱千载流芳,论及当时的贤臣,可用明朝思想家李贽的话概括“钜公辈出,尤千载一时也”。

所以,说起宋仁宗时期的名人,真是群星灿烂,耀古烁今!

比如,名臣就有:范仲淹、吕夷简、鲁宗道、薛奎、蔡齐、陈尧佐、杜衍、庞籍、王尧臣、包拯、孔道辅、余靖、胡宿、田况、王素、韩琦、富弼、文彦博、种世衡、狄青、王德用等。

其中,范仲淹、包拯包公、韩琦、富弼、文彦博、狄青等,这些人都是现代比较知名的人物,也拍了不少影视剧刻画。

而王安石、司马光、范纯仁等名臣,在宋仁宗时期都已经考上进士,步入仕途,并且,宋仁宗曾多次主动要调王安石到身边来任职,只不过王安石想在基层多锻炼锻炼,才借故推辞了宋仁宗的安排。

名臣有吕夷简、范仲淹、司马光、文彦博、吕公著、包拯、庞籍、韩琦、富弼、张尧佐、曾公亮、吕公弼、吕大防等。

名将有狄青、杨延昭、王德用、杨文广、种世衡、种谔、种师道、曹玮等。

思想、文学艺术上的有邵雍、周敦颐、张先、柳永、晏殊、蔡襄、黄庭坚、孙奭、刘敞、胡瑗、孙复、石介、吕大临、刘攽等。

科学上有沈括、苏颂、毕昇、王惟一、钱乙、燕肃、贾宪等。

书法家宋四家,苏轼、黄庭坚、蔡襄、米芾,全部都是仁宗一朝的人。

所以,宋仁宗时期的名人,几乎占了整个宋朝的一半有多。

就说宋仁宗嘉佑二年的进士榜,被誉为中国科举千年第一榜,光唐宋八大家在这场科举中就汇聚了四人。

主考官欧阳修,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古文运动的领导者,写有《醉翁亭记》。

唐宋八大家中另三人则是苏轼、苏辙、曾巩,都参加了这场科举并进士及第。

大文豪苏东坡都没有获得状元,只是乙等进士出身。前三名分别是状元章衡,榜眼窦卞,探花罗恺,能压千古闻名的大文豪一头,此三人也是足以自傲一生了。

另外当时在京城的唐宋八大家还有两位,一位是陪儿子考试的苏洵,一位是担任群牧判官的王安石。

也就是说,当年的一场科举考试,汇聚了唐宋八大家中的六位。

此次嘉佑榜,共有进士388人,其中在《宋史》中入传的有24人,分别是章衡、窦卞、罗恺、邓考甫、王回、王韶、王无咎、吕惠卿、苏辙、林希、曾布、张璪、章惇。

王韶:北宋名将,人称三奇副使,上《平戎策》,提出并主持河湟开边计划,先后收复了宕、叠、洮、岷、河、临(熙)六州的战役,2000余里,是北宋最大规模的开疆拓土。

吕惠卿:王安石第一次罢相后,变法的继承者,但在担任参知政事后,与王安石关系破裂,王安石回京后,被贬出京城。是维护推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