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当兵吃饷的人,其实是很多的,相当多。
毕竟这些年,楚国对外扩张,接连取得了无数胜利。这一场场辉煌的大胜,可以说是相当鼓舞人心的。
再加上这是一个超凡显圣的时代,民间一直都有尚武风气,并不缺乏热血男儿。
在这种环境条件之下,楚国想要招兵,可谓是相当简单的。
而以楚国本土,几近六百万的人口,也有足够的合格兵源,供兵部挑选征募。
所以从招兵上,并不存在什么问题。
真正让兵部招兵困难的,还是黔中郡这种恶劣的地方。
府县兵是地方部队,招募过来后,职责就是维持地方治安,顺带清理匪寇,镇压叛乱。
这种纯治安性质的部队,基本上安置到地方之后,便不会再调动了。
也就是说。
一个府县兵到其所在府县之后,不出什么意外的话,今后一辈子都要在这里安家落户了。
如果是在大楚本土三郡,那么很多人都乐意去那里当府县兵。一个月三两银子的军饷,还是相当诱人的。
可如果换做是黔中郡,那么这原本诱人的军饷,就瞬间变得不太那么香了。
黔中郡那是什么地方?
到处都是夷人,到处都是穷山恶水,到处都是战乱危险。
这么一个破地方,就算你开一个月三两银子的高工资,也没多少人肯来这里当兵。
相比于和平安宁、繁华富庶的大楚本土,过惯了好日子的人,没谁了愿意一辈子跑到穷乡僻壤,带着自己家人在那里承受着随时被杀的危险,担惊受怕的度过一生。
也正是因为这么个原因。
所以在兵部征兵的时候,很多跑来应募的人,一听是要去黔中郡那鬼地方,瞬间就不乐意了,人跑了个没影。
最终也只有那些家中实在贫穷,想拿命搏个富贵。或者作为次子,被家里人赶了出来,没处可去的人。才会选择来应募参加。
可以上这些人,在如今大楚境内,又能有多少?
这些人在经过一遍身体素质的筛选,能通过的就更少了。
这才是整整大半年,兵部在六百万人之中,才招募了区区五千人的原因。
招兵工作进展困难,国内百姓愿意来黔中郡参军的人,寥寥无几。
偏偏朝廷又不能使用强制手段。
不然你把人强征了去,人家到了黔中郡,说不定就要逃亡。
这并不是没可能的事情。
毕竟能当兵的,大部分身体都不错,有的甚至还会一两手武艺,不比江湖上那些底层的杂鱼差多少。
那些江湖底层的杂鱼都能行走各地,这些强征而来的人,自然也能逃亡各地。
甚至如果他们成批逃亡的话,这些有着一定军事素养的逃兵,还可能成为地方上严重威胁治安的盗匪,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
再严重些,甚至掀起一场小叛乱,都并非没可能。
而且一支心怀怨恨,没有战心的部队,也很难指望他们,能很好的维持黔中郡的地方治安。
甚至还要担心他们会不会因为不满,故意在地方搞起骚乱,那时就偷鸡不成蚀把米了。
因此出于这种种考虑,兵部这边最后放弃了强征方案,还是选择了成果寥寥的自愿募兵。
但照这种速度,想要补齐。黔中郡的郡府县三级兵马,实在是遥遥无期。
没个三五年时间,甚至八九年,是想也别想。
可这么长的时间,黔中郡的地方治安,总不能因此而荒废吧?
不然像如今这种夷人叛乱,只会一场又一场,永无止境的从地方各府县冒出来,根本平息不干净。
“看来是真的没办法了,只能先拿禁军来顶一顶了。”
想着这些糟心事许久,陆渊最后只能苦笑一声,做出这个决定。
国内的人不愿在黔中郡安家,招不到足够府县兵,而黔中郡的治安又不能不管,那这里的地方维稳问题,也就只能让能不断轮换的禁军来暂时支撑了。
不过虽然决定让禁军暂时接管治安,但要派多少禁军,派哪支禁军,这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北边会川国那出,我老丈人对面还有不少大长和国的军队,他需要防范对方,并且伺机攻打会川国,从那里在夺两府之地,为黔中郡补足一郡十府的地盘。
那里任务很重,所以他那两万禁军,不能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