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也虎视眈眈的情况下,实在太危险了。
这还只是对于国中防备的危险。
再说说出征的事情。
楚国纵然能抽出十万兵马,而且领军的大概率还是陆渊,但即便是这种精兵强将的组合,也并不是说出征大长和国,就能顺利击败对方,开疆扩土,灭国而归的。
以大长和国与乌蛮国的实力,他们可能正面战场上,不是陆渊大军的对手。
但这些人若是一心防守,或者干脆借着西南那茫茫群山的地利,与他打游击的话。
那陆渊想要平灭这些敌人,可就没这么简单了。
这场灭国之战,打个两三年,甚至四五年、上十年都有可能。
这都是有过前例的。
以往以临海世家为首的金陵朝廷,历朝向西向南扩张的时候,当地的蛮、苗、羌、越等族,就用过这种打法。
而当时的金陵朝廷,对此也没太好办法,只得派着大将镇压,同时同住重兵,就死命的跟对方耗。
前月灭静海国的时候,由武安侯领队,出了两位宗师、十万大军,不也打了三四年,柴击破对方国都,灭了此国吗?
而且就算灭国,也不是终止。
后面还是得留下武平侯谢宁,由此人领着五万精兵,镇压当地,以清剿各地的静海国余孽,平息地方上的骚乱。
【目前用下来,听书声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语音合成引擎,超100种音色,更是支持离线朗读的换源神器,huanyuanapp 换源app】
但即便如此,距离静海国被灭,也有五六年了。
可按照陆渊从那边听说的消息,九真郡内,地方上还是时不时就会冒出一些叛乱,山林内也经常有静海国的余孽活动,当地的反抗依旧存在。
从这方面看,灭大长和国与静海国这种夷、蛮国容易,当然想要占领对方领土,真正统治对方,却没那么简单的。
最简单的一个例子,苗人尊从王化上千年了。
可洞庭郡这边,不还是酿出了一个五毒教叛乱,险些就给了大越王朝一个致命一击吗?
前车之鉴就在眼前,静海国的例子还在上演,这自然不得不让陆渊慎重。
当然。
以上所说这些的前提,是他准备灭了大长和国,所以才要面对的情况。
如果只是按照师宗、弥鹿这两国使者所说的,收纳这两国为附庸,庇护他们,那以上这些情况,自然是不需要面对的。
而大长和国与乌蛮国的反应?
以这两国的情况,别说现在还在内乱之中,自顾不暇了。
就算大长和国还没发生叛乱,以大楚国的体量,以陆渊的赫赫威名,就算收了你两个附庸国,你又能怎样?
大长和国还真的愿意为了这小小两国,冒着丧师失地的风险,和大楚开战吗?
最终大概率也是不了了之,谴责两句,然后就默认这个事实了。
可就如上面说的。
就师宗、弥鹿这两国,加起来也不过七县的地盘,民众现在更是只剩下了十四万,可谓穷的要死。
而且即便这么点家底,也还是人家的。
这两国只是承诺,愿意附庸大楚,年年上供而已。
可他们这种夷国,两个加起来,一年能上供多少银子?
五千两、八千两、还是一万两?
这么点好处,养一百个战兵都够呛,真值得陆渊冒着与大长和国、以及乌蛮国开战的风险,收这二国为附庸吗?
所以对陆渊来说。
收狗这件事情,确实可以做。
但做了也没多少好处,反而会招了两个强敌,完全是得不偿失的事情。
他真正要决定动手了,为的也不是这两个小国,而是整个大长和国。
若真能灭了此国,收其两郡之地,三四百万民众,数千里疆土,那才是真正的大好处,能让楚国的实力再升一个台阶。
灭其国,绝其祀。诛其君,收其民。夷其土,建其域……
以上这些,才是大丈夫所为。
趁人家内乱,偷偷摸摸收两个附庸,占那么点好处,这么小家子气,如何称得上英雄?
反正陆渊自认为,自己在这天下间,也算是个英雄了。
别人怎么想,怎么做,他不清楚。
但自己要做,就要做大的。
要么不要,要么就全要,小小师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