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事,科举准备,这些国政,都要两位忙碌。孤在此拜谢了。”
陆渊说到后面,起身向两人行了一礼。
军务方面他没什么问题,但政务方面,没这对翁婿帮助,那还真弄不转。
自己强行去弄的话,最好情况,也不过是南海、宁海第二,甚至可能还不如对方。
所以不管是出于情分,还是出于需求,这一拜都真心实意。
而孙思文与崔长青哪敢受此礼,连忙避让,口称道:“我等受国主所重,托与国事,敢不殚精竭虑,为王效命。不敢受大王此礼。”
如此,在一派君臣相得的氛围下,关于开国之事,便定下了框架与基调。
……
有了大致的目标,以孙思文与崔长青的效率,自然迅速的执行了起来。
长沙府内各大裁缝绣娘,被召集征用,各大布行的布匹,也被采购而来。
新朝要有新气象。
陆渊既然开国,自然要准备新国的官服王袍,确定自己的服色礼制。
如今距离正式开国,还有段时间,虽然依旧仓促,但弄出一些简陋的朝服王袍,临时拿来用一用,还是可以的。
最起码新朝一些重要的中央官员,需得穿上自己的服色官服。
不如此,如何明示正统,如何表明自己和大越的区别?
难不成像南海、宁海二国一样,国主披一件黄袍,底下大臣穿着乱七八糟,形制都不一样的各类服袍,像个草贼乱寇一样,开国登基吗?
真这样,那孙思文和崔长青真该找块豆腐撞死,白读这么些年书,白当这个宰相了。
而除了准备新朝服色外,修建在长沙府外的祭天之坛,也在征集的民夫加班加点下,按照正规形制,开始筹备着。
服色礼制、受位祭天,开国建邦最重要的两条事情,便在两位宰相的努力下,慢慢的完善起来。
除这两件事之外,关于中央官员,那三省六部九寺五监各职司主官,也在他们的推举之下,迅速的被陆渊下达诏命,从九府地方提拔上来。
不过半月余,这些中央各部职司主官百余人,就从地方府县上抽调了上来。
而他们离开之后的空缺,也重新在地方辅官上提拔,补足了空缺。
虽然底层还缺乏大量的基层官员,但起码那个框架是搭起来了,维持日常最基础的运转,已然勉强够用。
下面只等度过开国这段艰难时日,等新科举人们填补进来,自然能缓解用官之缺。
至于这段时间的辛劳。
陆渊开国,他治下近千官员,几乎人人都升了一两级,多的甚至提拔了四五级。
而且新朝建立,普天同庆,陆渊如今也不缺钱,自有大量赏赐发下。
升官发财之下,这些官员哪有叫苦的,一个个都欢喜无比,干劲满满。
毕竟现在国内,哪里都是空缺,你干的稍微出色了点,就能受到提拔。
这么个升官的好时机,谁能错过,谁愿错过?
而就在这一片忙碌之下,陆渊开国的大量准备,也渐渐完成。
……
弘道七年六月十五。
洞庭湖上,上千战舰泊江而来,如同一片阴云,覆盖了整个湖面。
杨景与上官明率领的朝廷大军,过了一月,总算依约而来,抵达了益阳县,与陆渊合兵。
而早已接到通知的陆渊,已令人在码头之上,接引着一艘艘战舰上的士兵,轮番下船,前往已经建立好了营寨。
在一片忙碌之中,杨景、上官明、济慧圣僧、乔康全四人,也终于和陆渊会面。
码头内,被清理出来的一处临湖酒楼上,陆渊带着蓝彩儿,迎接着这些远来的客人。
“今次我等领兵十四万,并四位宗师,应长沙王所请,千里而来。”
酒楼内,上官明坐于桉前,目光直视着眼前陆渊,望着这个自己打了许久交道,却一直没有见面的人,看了许久之后,问道:“如今甲兵已至,长沙王何日开国建邦,与我合兵北上?”
陆渊微微一笑,摇头道:“开国之事已经定好,就于本月二十,此是吉日。这一日,我将在长沙府城外祭天。
正式诏告天下,开国建邦,立国长沙。
到时还请几位将军、国师,能来观礼。”
请上官明这些朝廷重员,前来参加开国之典,是陆渊早就计划好了的。
开国能有这些人在,有他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