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枪,不快也光。
这时那些新兵们,就是被磨的那支枪。
不止是军营,就连庐阳府地方,那些刚刚从年节气氛中走出来的百姓,也很快被地方的各级官吏和府县军官给动员了起来。
这个时候,就体现出了府县民团制度的好处了。
上面一道命令下来,全府的人力都能瞬间动员,聚集起一股足够的人马。
先别管这些人能不能打仗,但人凑起来了,摆到面上,就是一股极大的震慑。
更何况,这些民团兵马,农闲时间,也是接受了一些军事训练的。
虽然这种训练,效果有多大很不好说。但拉来守守城,还是没多大问题的。
于是乎,在整个正月末、二月初,庐阳府便陷入了大动员之中。
甚至不仅仅是庐阳府,在陆渊将军的公函传到衡阳府后,那边也很快开始征集粮草,动员民夫,准备支应大军军粮。
而这么庞大的人马调动,自然引起了洞庭郡内各方的警惕。
那些周人还好,离庐阳府这边还远着,并不如何担心。
而苗人那边,就瞬间警觉了起来。
就挨着庐阳府的阳山、九疑、零陵的三府苗人,瞬间进入了新一轮的动员。
大批的苗人被征集起来,赶往了阳山府边界,原本的三万苗人被增加到了五万之数,防备着陆渊的南下入侵。
邵阳府那边,原本正在攻打武冈县的两万苗人,也瞬间如惊弓之鸟,撤了回去,严守城防。
战争的阴云,在洞庭郡南部慢慢汇聚着,随时有爆发的迹象。
就在这一片黑云压城城欲摧的压抑氛围中。
弘道六年二月十一,朝廷的一百万银子军饷和严望秋等南海派诸人,在紧密筹备调遣下,终于抵达了庐阳府。
见此,陆渊也没什么好说的。
已经准备好的五万大军,当即开拔出发。庐阳府这边,也派出了一万民夫随军。
等到了衡阳府,又汇聚了该府六万民夫,然后全军立刻膨胀到了十二万人。
陆渊也打出旗号,自称帅众二十万,要讨伐苗贼。
领着大军,浩浩荡荡的,向着邵阳府开去。
一时间,整个洞庭郡在陆渊的声势之下,都不由为之一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