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的对夏雷道:“先生,我以后天天担柴当束修,只要让我跟着认字算账就成。”
夏雷背着手,面色如水问道:“以前背过哪本书或哪篇文章,背来听听。”
小伙子眨了眨眼睛,吭哧半天才道:“我只跟我爹学过查数,从一查能查到二十,知道一担柴卖三文钱,两担柴是两个三文钱......”
夏雷摆了摆手道:“你走吧,不能收你。”
小伙子急道:“先生,我就站在后面听课就成,不吱声不搭话,绝不耽搁您教别的学生。”
夏雷肃着脸道:“下一位。”
小伙子长叹一声,蔫头耷脑的走了。
第二个是春草搭话的妇人,对夏雷和张平施了个不伦不类的礼,把一两银子放在了桌案上,有些紧张道:“先生,这是束修,能收我儿子吗?”
张平和夏雷,见到一两银锞子,眼睛当时就亮了,见大家伙都在看着,似模似样的问道:“你儿子以前背过哪本书或文章,背来听听。”
妇人一脸尴尬,被遣走的少年还学过查数呢,自家淘小子除了馋嘴就是淘气,啥也不会啊,这可咋整?!
妇人没办法,推了把身侧的十岁小胖堆儿道:“儿子,快好好给先生背背书,背好了娘晚上给你烀肉吃。”
一听说烀肉,小胖堆登时来了精神,张嘴就背道:“小小子,坐门墩,哭哭啼啼要媳妇,要媳妇儿,干啥儿,吹灯儿,说话儿......”
“哈哈哈哈......”小六儿忍不住哈哈大笑了,没想到爹娘逗弄小孩儿的儿歌也拿来过关了,那自己也会啊,张嘴就是十多个。
就连一脸严肃的春草也被熏染到了,嘴角不由得上扬,心道,还真有和小六儿一样一问三不知的孩子呢。
夏雷肃着脸道:“无知妇孺!”
小胖堆儿的娘好生羞愧,立即拿着银子准备回家找个地缝钻进去。
哪知,夏雷即看向春草和小六儿训斥道:“无知妇孺!笑什么笑?这首民间俚曲,被收录进了文渊阁的《四库全书》,文渊阁什么地方?那是大齐国最高学识的地方,随便出来一个就是六品以上的文官,他们修撰的《四库全书》,内容之丰富,寓意之广泛,实乃国之典范......”
春草和小六儿都笑不出来了,只是诧异的看着张平收了妇人的束修,让小胖堆儿进了书院。
连小胖堆儿的娘自己都是懵逼的。
第140章 小六儿的入学考试
见妇人拿了一两银子当束修,孩子才被收进永安书院,春草身后来的几个妇人,低头看了看自家篮子里的鸡蛋、红枣、野酸梨,叹了口气,领着儿子回家了,决定不上先生眼前碰一鼻子灰了。
书院门前只剩下春草和小六儿了。
春草手里攥着一两银子,神情却有些犹豫不决。
一方面,她迫切想让小六儿上学,有人约束他;
另一方面,把小六儿放张平和夏雷手里,总是有些不放心,尤其是夏雷说他叫‘孙小山’,像是一根刺似的扎在她心里,分外难受。
张平却以为春草是舍不得束修钱,忙开口劝解道:“春草,你这是送谁来书院啊?对你平哥哥还不放心吗?”
张平是夏雷同村长大的发小,一起在县城读书,两家算是熟悉。
春草之所以能认识不少字,会算简单的账,就是因为张平经常到夏家来,和夏雷在院子里的沙盘里、用树枝写字算数,她有样学样学来的。
在张平考上童生之前,张家甚至想娶春草过门。
直到去年张平撞大运考上了童生,眼界顿时由平地变成了高山,开始往县城瞄了,山沟沟里的夏春草配不上人家了,联姻之事也就当是打哈哈凑趣的话,没人当真了。
春草对这一声“平哥哥”称谓吓了一跳,忙凛然答道 :“怎会信不过张先生呢?只是我家小叔儿顽皮捣蛋,也没看过什么书什么文章,贸然来读书会拖累张先生的。”
张平的眉头皱得紧紧的,他比眼前这个软软糯糯的小丫头大了四岁,可以说是看着小丫头会走、会跑、会害羞的。
在她成亲以前,都是一口一个平哥叫着,现在突然称呼为“张先生”,明显拒人于千里之外,这种感觉让张平很是不爽。
张平面上不显,嘴上仍亲昵道:“春草,和我客气什么,你我又不是外人,你小叔就跟我亲弟弟一样,拿了束修直接入学就成,不用入学考试了。”
张平站起身来,准备把小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