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喜发现石壁上有一些胳膊粗细的小石洞,往上看,这些石洞大致呈“之”形分布,像是人挖的。再往上看,石壁上似乎有洞穴,只是太高看不清楚。大喜非常奇怪,让长来出去找许刚,他在原地继续观察。
不一会,许刚带着长来、七娃等人进来,几个人商量了半天,最后决定还是上去看看。许刚在石缝外放好警戒,腰插二十响,怀揣小左轮,背后插战刀,再背一卷绳索,大喜也同样打扮,两人开始攀岩。
沿着石坑攀登了几米,许刚和大喜没法攀登了,石壁光秃秃的没有手能抓的地方,石洞倒是很深,可不够大,脚不能完全伸进去,两人只好溜了下来。
几个人分析,都觉得这些小石洞就是人凿出来的,凿小石洞干吗呢?不就为了攀上石壁吗?既然过去有人能上去,现在也应该能够上去,只是没有找到办法。
大喜嚷嚷着非要上去看看,许刚的好奇心也上来了,他让大喜几个找来些棍子,把木棍插到石洞里,脚踩下面的木棍,手抓上面的木棍,攀登了几米,他滑下来对大喜说:“这个办法还行,只是木棍没有固定死,咱们想办法把木棍固定住,应该能上去的,你们几个出去多砍些木棍,咱们再试试。”
几个人到石缝外砍木棍,不一会,每个人就砍了一堆木棍,每根木棍都砍成一米多长,再削些小木块,许刚开始固定了。
许刚和大喜背了些木棍开始攀登,许刚每插进一根木棍,就塞进一些小木块,手枪柄权当铁锤固定木塞。大喜在下面踩着木棍给许刚递木棍和木塞,两人腰间的绳索不停的在木棍上捆绑、解开、再捆绑,保证他们的安全。
两人一步一步的攀登着,洞口完全能够看见了,天完全黑下来时,许刚摸到了洞穴的边缘。他又固定一根木棍,脚踩木棍慢慢爬进了洞穴,接着大喜也爬进来。
石洞内漆黑一团,许刚点着一根火柴,借着微弱的亮光,许刚发现这个石洞不小。他让大喜从下面吊些枯枝柴草在洞里点燃,两人仔细察看石洞。
石洞洞口很小,高宽也就一米多点,洞口向里一米左右开始向四周扩展,形成四米多宽、两米多高、约二十米深的石洞。洞壁上画有各种佛像图,两边有不少佛像雕塑,佛像上面灰尘很厚,大多已经脱落损坏。
许刚和大喜往洞里走了一段,发现石洞两侧还有小石洞,许刚点着火柴往里看,小石洞居然连着另外一个石洞。许刚和大喜不敢再走了,回到火堆旁烤火。
“大喜,不知什么时候有人在这里住过,你看这里到处画的都是佛像,还有不少泥佛像,好像是和尚住的地方。”许刚分析道。
“估计就是的,也不知有多少年了,早就没了香火。没听老人们提起过,估计很久以前就没有人了,也没有人知道这里。这洞比咱们住的山洞隐蔽多了,就是到了山跟前也不知道有这么个石洞,老祖宗可真有本事啊!”大喜点头说。
“大喜,咱是进来了,可那些兄弟还在下面受冻呢,把他们都拉上来。”许刚看着洞外。
“都上来怎么放哨啊?就让他们在下面将就一夜得了。”
“放啥哨啊?这地方连你我这些山里精也是才发现,别人怎么发现?都上来吧,别让弟兄们冻坏了。”
第二天早晨,许刚派两名队员回山洞报告,两名队员在石缝外放哨,其余队员在洞里继续侦察。
刘小龙带着郭好如小队赶过来时,许刚已经把石壁上所有的石洞转了个遍。见刘小龙来了,许刚顺着绳索溜到地面。
“刚子,发现石洞了?仔细看过了吗?”刘小龙问道。
“大队长,都看过了,一共有十八个洞穴,最浅的四五米深,最深的二十多米深,洞与洞之间有小洞相通。石洞里有一些泥佛像,大都坏了,洞壁上还残存着一些佛像图。石缝最宽处有十来米,最窄出还不到一米,再往里石缝就合到一起了。洞穴都在距地面四十到五十米之间,应该是过去和尚住过的,不知为什么现在没有人了。”
刘小龙仔细查看石壁,他发现石壁上的小洞很有规律,顺着这些小洞应该能攀上洞穴,只是年久失修,不知道过去是怎么上去的。
郭好如也在仔细看着,他是四川人,从四川一直走到陕北。他想起过秦岭时走过的栈道,是不是这里过去也用栈道上下?
郭好如让队员砍来几颗大树,把树干锯成木板搭在木棍上,试着爬了上去。他发现木板斜度不仅能够站住人,还可以行走,他肯定的说:“这是一个栈道,最早这些小石洞应该就是打木桩用的,木桩上面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