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梅当然知道,从一开始她就有预感,武哥不会看着她姐出事不管的。
周一晚上,王亚娟接了妹妹下班,在路上就跟妹妹把话套出来了。
王亚梅倒是小机灵,没说她做的那件事,只说了看她每天都闷在家里,把这件事跟武哥说了。
虽然王亚娟不相信李学武会因为自己“失业”伤心而帮助自己,但她能去轧钢厂确实是李学武在帮忙的。
甭在意是她一个人去,还是一个团的人都去,就像她在李学武电话里听到的那样,现在的文艺演员不要太多,为啥要选她所在的文工团呢?
李学武事业有成,家庭和睦,婚姻幸福,王亚娟自然也不认为李学武会想跟她旧情复燃。
至少她还清醒着,没有因为今天的惊喜而想歪了。
从王亚梅的口中,她也了解了李学武现在的一些情况。
她是真的觉得自己跟他已经不在一个世界了,就好像两条平行线,即便是现在有了汇聚的焦点,可也没有了以往的可能。
从李学武坦然的带着对象去看她的演出时她就知道,李学武变了。
王亚梅倒是没有她姐那么的敏感,她依然觉得武哥还是那个人,只是成熟了,长大了。
当初老彪子答应她可以来上班的时候还以为李学武就在这边住的呢,想着每天都能见着武哥她就很兴奋。
可事实上,李学武只是因为父母都在这边,新婚搬出去怕孩子想家,也怕父母惦记他,这才每周六回来一天。
今天下午前院儿刘婶儿过来拿烟火时还说呢,家里人现在“分居”了,等二儿媳儿月份大了,天气凉了,李学武就不常回来了。
周六因为是工作日最后一天,下午的人不多,刘婶来了也会多说一会儿。
不过说也是跟迪丽雅和于丽说,跟她个小姑娘说的少。
迪丽雅的话不多,但在院里生活的久了,也明白人情世故呢。
说傻柱是坐地户,可她不是,跟她哥一样,都是扑奔李学武来的。
在这个院里,她是依着李学武,依着李家生活的。
直白点,真要是跟傻柱吵架了,受了委屈,李家就是迪丽雅的娘家了。
虽然李学武没跟迪丽雅叫妹妹,那是因为有着傻柱在呢,但因为帕孜勒的缘故,也是真不拿她当外人。
李学武的态度决定了李家人对待她的态度,于丽的情况也是如此。
要不怎么说西院的回收站就是纯粹的“家族企业”呢,根本就没有外人。
于丽她们说着,王亚梅就一边收拾着卫生,一边听着闲话家常。
左右都是家长里短,柴米油盐那些事。
她只记住了武哥以后少来了的话。
门市部的日子单调又枯燥,每天做的事都是重复着昨天的故事。
王亚梅不是没想过辞职,可她们家不比从前了,十几岁的年龄,已经懂得生活的无奈和苦涩。
似是上次去做二五仔,那么疯狂的表现里也有她放纵的心思。
如果生活真的如烟花般灿烂该有多好,哪怕是一时的绽放。
这些是她以前做的,现在却已经不敢想了的事。
这可能就是大人所说的长大吧。
收拾起年轻放纵的胆量,做一个每日算计柴米油盐的俗人,或者叫正常人。
她是在东城疯惯了的,什么样的年轻人她都见识过的,顽主、老炮、彪子、小玩闹。
王亚梅年轻,仗着有两条腿,倒也走的远一些,至少比现在胡同里的孩子眼光要长远些。
京城有的胡同里长大的孩子连四九城都没逛全过,更不知道那些知名的景点和历史人文地址在哪里。
这座城之于他们没有外地人那么的重要,更像是一座大山,他们永远都走不出去的、想逃离的却又舍不得家里锅碗瓢盆、鸡零狗碎的大山。
来门市部买东西和卖破烂的不乏有她认识的人,可因为于丽管的严,不许上班时间聊闲篇、处朋友,渐渐的她已经脱离了那个圈子。
可能是热闹散场后的孤寂让她有些消沉,从一开始老彪子跟她说那个冒险的计划时她就是想要去的。
现在尘埃落定,论功行赏,她只要武哥帮帮她姐姐。
哪里有姐姐猜的那些玄妙关系,无非是武哥一贯的不欠人情罢了。
如果没有她的这次孤勇付出,哪里来的今日姐妹情深。
姐姐用自己在武哥那最后的脸面换了她现在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