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找茬的。
可真要是出了问题,上面打板子,绝对不会落下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这个时候那些工人就不会说这些责任都是我们狡辩了的,抱怨了的,我们自己承担吧,没人这么说。所以检查人员和一线安全管理人员形成对立的,就是工作态度问题。态度好的,积极学习配合整改的,稽查科自然不会为难。但要是耍心眼的,那就是大隐患,一定是要重罚的。这就是为什么李学武特意点了安全管理人员的原因,也没给一车间主任留面子。李学武现在是厂领导了,下来检查出现问题,一车间主任自己就得去跟生产管理处汇报,不然他的问题就更大了。这一汇报就得影响他们车间的评比,影响他们这个月的奖金,以及年度整体评优资格。所以见着李学武这一队人,两台车,沿着厂主干路检查车间工作,那些站在车间门口看热闹的人瞬间减少了一大半。再从一车间听说了李学武检查的内容,剩下的那一半也被各车间主任叫回去搞生产和准备了。路中间还剩下的就是那些搞事情的人了,也有支持他们的还在跟着喊口号,可李学武没搭理他们,又去了二车间。本来那些人以为李学武回来跟他们谈判的,或者说是来阻止他们的,可万万没想到,保卫处之虎都没正眼看他们。刚才在肚子里准备的愤慨激昂都化成了粪,一拳打在棉花上,差点闪了腰。他们想获得厂里的认可,想获得厂里的尊重,最好是有厂领导下来跟他们谈判,这样才能凸显自己的价值和主张。可倒好,两三天了,一个人都没来,他们的组织倒是招了不少人,可瞎起哄的多。像是王敬章这样的,还是想着杨元松或者杨凤山这样的领导下来,好能说上话啊。现在自己这边这么多人了,是有一定话语权了,跟领导也好谈要求了。可怎奈领导们不下来,来了一个还不搭理他们。王敬章是瞅着李学武带着人进了车间的,也了解了从一车间传来的消息。安全生产检查?艹这可真是一刀见血,李学武不是来搞维稳的,更不是来搞思想的,而是来搞安全的。你不是不上班嘛,你不是搞活动嘛,随便,不管你。李学武就是查安全,你不合格,你违规了,那就下单子,该处分的处分,该罚款的罚款。喊口号重要,还是吃饭重要,自己选吧。李学武要是从治安角度,或者是思想角度去管制这些人,那可真是着了他们的道了,他们正想找领导大讨论呢。只有借着大讨论的机会才能让他们更出名,更惹人注意,才能获得更多的支持。可现在检查要扣钱了,这是硬性指标,这是铁一般的事实规矩,跟口号和思想没关系。你把机器弄坏了,你能用口号和思想解释自己是对的?主办公楼三楼,下午给李学武打过电话的杨元松终于是松了一口气。就知道李学武有办法,虽然李学武在电话里也说了,治标不治本,但能缓解疼痛也是必要的啊。跟李学武开口是杨元松不愿意的,但是关系到了轧钢厂的未来,他也只能舍了老脸跟李学武来沟通了。谠委办主任汪宗丽笑着说道:“我是想不出李处长的高招啊”。坐在书记办公室的杨凤山皱着眉头不说话,而新来的副厂长程开元则是饶有兴趣地站在窗边,同杨元松一起看着外面。“既然有办法解决问题,为什么不早跟保卫处沟通?”“早?”杨元松微微眯着眼睛,任凭夏日的阳光照射在自己的身上,视线还在车间那边,嘴里反问了一个字。随后他又微微长出了口气,转回身看向杨凤山说道:“有一有二,可没有再三再四啊”。杨凤山自然明白书记的话,微微点了点头。关于李学武的使用问题,厂里是有不同意见的,这一次的干部调整,李学武去纪监也是这种情况的妥协。李学武的能力强,水平高,所提意见和建议都很中肯,相关的管理工作做的很到位。但是因为年龄和资历的束缚,再加上思想状态和工作思路等原因,使得杨凤山一次次的在顾虑李学武,也在李学武的安排使用上犹豫着。书记自然是支持杨凤山工作的,在李学武的使用上也存在着顾虑。厂里出了几次问题,都跟李学武有关系,是李学武用高超的技巧消弭了大部分影响,甚至是关系到了厂长本人。用吧,担心他的态度不明,不用吧,这把利剑已经藏不住了。杨元松真的是没脸再跟李学武提什么要求了,在会上质疑李学武的能力和资历,下来又用人家处理紧急事务。即便是真的为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