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将台上的话,已经传不了那么远,但是并不影响士兵们的激动。
为了解救辽民,光复故土。
金江军,乃至金江军的前身金州军,镇江军,经历了八年的战火,更有数年的,最艰苦的游击战。
从弱变强。
也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多少的士兵和将领牺牲,多少的百姓家中戴孝。
但是没有人有怨言。
因为这场经久的战争,是百姓们支持的,并愿意为之付出的,是民心所向的。
不会因为受挫而动摇丝毫。
反而只会越挫越勇。
因为民心无敌。
徐寿福,杨清,郑昂,张九年……
这些牺牲的将领,很多人唐清安都记不住了。
但是他还记得有一回。
同样是在点将台,但是规模没有这么大,只是全军队长大练兵,他当时还问过张九年。
往事历历在目,而张九年已经战死。
“蛮族还有数万的精兵,还有被其征服的奴儿干司中,无数的部落人口。
又占据地利,为了保卫自身。
谁也不知道他们会抽调出多少青壮,投入到战争之中。
十万,二十万,甚至三十万。”
唐清安夸大其词的说道。
如果是普通的战争,他会夸大自身,蔑视敌人。
但是这场堂堂正正之战不同,金江军的军心也不同。
越是夸大敌人的实力,金江军的士兵们,心中会越发的坚定,越发的士气高昂。
金江军数次的脱变。
伤亡的士兵不少,各营都有了缺员。
军学堂的子弟们,毕业后从军,起点线越来越低,不在像以往一般,能轻易的获得队长,哨官的职位。
甚至连什长都不太容易,伍长才是常态,还有更多的人从士兵做起。
对于军学堂,金江镇从来没有强制规定必须入伍。
但是军学堂的子弟们,仍然坚定不移的从军。
金江镇没有让他们,忍受生命的威胁而无动于衷,田亩,地位等等,都超过了寻常人。
生命是唯一的。
金江镇的待遇,又有金江军的民生之利,如何比得上人命呢,而人人踊跃投军,这就是民心。
听到将军的话,因为刚才的呐喊,而面色红润的士兵们,脸色没有怯意。
随着渔政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
比起大周国内百姓多以素为食,金江军士兵们,身上的脂肪与肌肉的比例,更加符合人体的标准。
纯以素为食,长久下来,体虚力弱,干活只能透支身体,消耗肌肉,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
从而导致疾病缠身,心肌薄弱,形体枯藁,寿命短缺。
看着面色红润的士兵们,唐清安心中升起自豪。
这是他一手创立的金江镇。
顺应民心,他并没有做出太多的事,不过调拨了一丝丝而已,而在民心的滋养下。
金江军成为天下雄军之一。
西方的职业雇佣兵,蛮族的巴牙喇,大周将领的家丁…….
金江军不弱于人。
这就是他纵横天下,未来为民族开拓,敢以一地对抗日本一国,幕府直管的八万旗本的最大的底气。
至于蛮族。
唐清安扫视着军士们。
军士们的眼光中,只有坚定。
在点将台一侧。
官员们也来观礼。
贾鉴即将再一次出使草原部落,以免有些部落认不清形势,走上错误的道路。
看着眼前的军威,他的心中底气油然而生。
什么才能,什么手段,都不过是锦上添花,唯独如此强盛的军威,才是一切的根源。
自己不过是借助强军之势,前番才轻易说服众部落。
没有人敢无视此等强军。
哪怕是粆花。
心思太多的粆花,不信任金江镇的承诺,不相信金江镇会愿意和草原部落真正的结盟,融为一体。
他太有野心了。
想要联合蛮族对抗金江军。
这就是贾鉴此次出使的目的,他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