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没有办法拒绝,以现在的局面,粘花是最有可能,帮助蛮族的蒙古人。
一行人离开沉阳,抵达了草原,连在马背上都坐不稳的宰赛,终于留下了泪水。
“宰赛,一切都会好的。”
蒙古使者安慰道。
宰赛咬牙切齿。
“我一定要杀光蛮人。”
听到宰赛的话,,蒙古使者暗自摇了摇头,形势不一样了,宰赛离开部落太久。
粘花的大军。
驻扎在边城外的平山台一带,观望着边城内的形势。
粘花部,是喀尔喀草原,离大周最远的部落之一,因为双方的敌视,粘花部落不敢过分接近辽西。
既能不被大周军队找到所在之地,又能做到他可以顺利的聚集部落军队。
他能突袭大周,而大周军队却找不到他。
萨尔浒之战前,当时昏聩的辽东经略,奈何不得粘花部。
最后拿靠近辽西的部落撒气,谎报军功,从而得罪了亲近大周的拱兔部,也是原因之一。
所以粘花是一个非常难以对付的人。
他和右翼蒙古,已经去世的俺答汗不一样。
俺答汗放弃入主中原的野心,选择接受大周的封赏,接受大周的封号。
顺应部落民心,让部落牧民富裕起来,做出了很大的经济贡献。
这就是两者的差距,所以选择了不同的道路。
自己的侄子,态度太过软弱,在粘花看来不适合继续带领喀尔喀部,因此让蛮族放宰赛回来。
不伦宰赛是什么心理,但是他离开部落多年,想要重新拿回权势,就必须服从自己。
粘花虽然听过金江镇,并且关于金江镇的传闻越来越多,但始终还是下意识的认为,不过是一支普通的大周军队。
直到这回第一次这么靠近,才认清楚了金江镇的真面目。
所以喀尔喀草原的部落,必须立马改变态度。
但是他没有名器,虽然有威望,却无法顺利的指挥喀尔喀各部。
加上喀尔喀草原上,很多部落都想要保持和平,例如拱兔部,敖汉部,哈喇慎部等。
因此他想到了宰赛。
用宰赛的名器,加上自己的威望,就可以指挥的动喀尔喀草原各蒙古部落。
……
忠顺王带领万余辽西军,退守牛庄驿。
靠着第一个接近海州周围地带的便利,他也接收了不少辽东的百姓。
虽然只有数万人,但是对于他来说,也是值得称贺的事情。
挑选了其中的青壮,被他纷纷冲入辽西军,军力立马翻了一番,达到了三万。
其余的妇孺,则送回后方。
得知蛮族败军已经退走,只剩下孤城海州,忠顺王立刻联系了史鼐,要求史鼐和自己合军。
史鼐的军队遭受过数次败退,但是因为金江军的牵制,蛮军无法扩大战果。
数万大军重整旗鼓后,跟随金江军侧翼,刚出发没多久,就收到了忠顺王的命令。
面对忠顺王,史鼐不敢拒绝,派人通知了平辽侯后,就主动行军牛庄驿。
如此下来,忠顺王手中就有将近八万的兵力,还有一万余留下来的蒙古部落。
其中就包括拱兔部。
沿着辽西走廊外的草原上的部落,大多都是亲近大周的,参与大周的互市。
忠顺王放弃了抄海州后路的想法,想要抢先打下海州城,以免落入金江军的手中。
因为蛮族主力的撤退,近十万大军,顺利的包围了海州城。
不等金江军的抵达,就独自开始了攻城。
前番有消耗蒙古军和金江军的意图,现在为了争夺战果,忠顺王不在隐藏实力。
其余不提。
国内援军战斗力并不差,不过是因为缺少机动力,以及地势不利,无法发挥作用。
如今他们虽然是攻城的一方,蛮族是守城,但是蛮族的优势不是守城。
因此忠顺王组织的攻势,竟然让蛮族守军喘不过气来。
海州只有不到一万兵。
两红旗远远不止一万兵,但是代善让两个儿子萨哈廉和瓦克达,带走了部分的族人。
代善来到城头巡视,走了几个方向,先后仔细观察了忠顺王联军的营寨情况。
城外遮云密布的营帐。
营帐之间的布置严谨,没有可趁之机